第五十三章 庄风(下)
��根,不过六百缗钱,当然,数量这么多,朱三他们会很辛苦,然而通过几次交道打下来,刘昌郝也不是小气的人,必然多给一些抽解费。但不是抽解费,而是这个数量与这些费用,超出了之前在京城的预估,刘昌郝手中经济足不足?

  刘昌郝拧眉苦思,若是限制数量,真心舍不得,这些接穗多是名种,虽然自己让李家代买大株,如姚黄、丝头黄、正宗魏紫这些名种能买得到?

  或于自己培育,等到接头长大,所剪下来的枝条能做接穗,那得几年辰光?

  虽然花销很大,然均摊到一个接头上,将接头死亡率计算进去,也不足二十文钱,与另个时空相比,这个成本高得出奇,然而花更贵得出奇。只要自己精心照料三四年,那怕淘汰出去的牡丹,一株也能售出近百文钱的价格。

  还有一笔账,窍户的钱是固定的,无论弄来一万根接穗,还是十万根接穗,都是那么多钱,弄来的接穗越多,成本越低,弄来的接穗越少,成本越高。但这样一来,成本确实远超于自己预算,手中的经济不是紧张,而是弄不好都维持不了周转。

  刘昌郝想了好一会才说:“三郎,汝选花枝须更严格,数量亦会降下。”

  “行。”

  朱三打开箱子。

  几个人还是很细心的,因为有许多品种,朱三他们害怕弄混掉,于是将竹子一破为二,里面写上记号。如姚黄,在竹片里便写上“甲子”两个字。而且混得多的,混得少的,没有混的,也用大写的一二三四做了记号,一就没有混的,二是混得很少的,三次之,四是混得很严重的。

  区别好了,两百根一捆,又怕触伤花枝,还刻意用布条子捆,将竹片置于布条内,再放到箱子湿沙土里。花枝不是芍药根,没有多重,所以窍是很方便的,一个大麻袋里装好几千根花枝。

  然而为了保管,有箱子,还有湿沙土,携带就不方便了。

  还有芍药根呢。

  两人只好请李家内知(内知,相当于管家管事,年长者则称为宅老,鄙视与骂人则呼为客座儿)作保,租了两匹大马,两匹驮马背着箱子,自己骑的马后面还带着两包芍药根,以让两匹驮马减重,这才开始出发。

  朱三说的不是辛苦,而是过税。

  一路上有好几个场务。

  各种牡丹虽然有的已经混掉,可不能再混掉,朱三也不会傻呼呼地标上姚黄魏紫,那不是姚黄,而是大喊着让各场务拿杀猪刀来放血。他用六十甲子替代了原来的花名,许多人也认了出来,有人想到了嫁接,同样讥笑朱三。有人没有想到嫁接,但还有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