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

  喝了一盏茶,方波问:“刘小郎,月季如何?”

  “吾带汝去看。”

  刘昌郝将方波带到沤池,拿起一块最早丢下去的穗板。

  “真生了根。”

  眼下只是生出一些小根芽,快得半个月,慢则需二十天,才能移载下去,移载的时候也会很麻烦,不是时季问题,再过半个月,棘树也能移载。关键到时候,许多双季作物还没有收割,只要人家故意晚一点收割,就会让刘昌郝头痛。

  “此片皆是汝家之地?”

  刘昌郝点了点头,又顺便带着方波转了转,还带着他看了正在兴修的山塘。

  “好大一片地。”

  面积是不小,若是将坡地算上,面积会更大,但多是贫瘠的四等以下耕地。

  方波又眺望着远处:“汝村人在开荒?”

  开荒?

  坡地正常情况下有开发价值的得符合两个条件,离水源不能太远,否则不易浇灌,高低悬差不能太大,否则不易平整。

  即便符合这两个条件,平整后还要勤施多施肥料,此外,别看它们贫瘠,却长着许多顽强的野草,前几年仅是一个野草便会让人吃不消。也就是平整后,得花费许多人力与肥力,经过数年耕耘,才能变成正式的熟田。

  有平整价值的,两个村子也基本上平整出来,除非花很大很大的代价,才能改造成良田。

  像这样烧荒式的开荒,仅是一种赌气行为,到了明年,又能种什么。

  然而也不是刘昌郝将地收回来,刘梁村便没有日子过。种花种瓜的不要想,可是当年刘昌郝祖母已经做了很好的示范,植桑。许多人嫌桑树生长慢,需好几年辰光才能有所收益,有收益快的,你得有那技术啊。有人也植了,又施不得肥料,或者下不了身体不去精心管理,桑树还是长不起来。

  其实只要想想村子里植桑成功的为什么会成功,植桑失败的为什么会失败,并且当年鲁氏私心不重,乐意向乡亲传授技术,那么只要用一点心思,付出一些努力与耐心,以及黑水河之便,不用每家有七八亩桑园子,那怕只有三四亩桑园子,整个村子生活条件立即得以改善,何需那么多耕地?

  想到这些,刘昌郝都懒得回答。

  转了一圈,方波与刘昌郝重新回到刘家,他又津津有味地看着各个孩子在做鞭炮。

  “刘小郎,其是火药?”方波有些不确定地问。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