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新事物(上)
墙不要紧,朱三的主意便是在各个园子附近,寻一个贫困人家,给一个三四、四五贯钱,夜晚爬墙进去,将各园白天剪下来的花枝给窍过来。
洛阳种牡丹的人不少,种出名种牡丹的人却不多,有名气的园子与寺观不过四五十家,个个园子光顾,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朱三担心两条。
牡丹花开的时候,许多园子都有巡夜人,眼下到了秋剪也是嫁接的时候,若是各园主重视,安排巡夜人,便窍不出来。
其次,之前都是刘昌郝与朱三空想,剪下来的花枝当烧锅料,开封这边是的,洛阳那边是不是,朱三也不清楚,万一不是,前面剪下来,后面便将它们烧掉,以免流传出去,同样地,也窍不到。
所以朱三说,他得去洛阳看看情况,才能告诉刘昌郝。
看的情况比较良好,都不大重视。
朱三还听到两件事。
窍花枝出来嫁接,并不是刘昌郝最先想出来的。
洛阳那边早有人这么做了,如姚黄,便让人窍出来许多花枝。只不过九成多人家嫁接失败,仅有几户人家成功,虽不及姚庄姚黄,然而姚庄在黄河之北,需渡河才能看到。因此城内这两三家“伪姚黄”盛开时,观者如山。
还有市面上各种魏紫,许多便是用偷来花枝嫁接出来的,只是因为有许多人用了其他类似魏紫的牡丹冒充魏紫,导致魏紫真伪不一,价格大跌。
“此法甚妙。”
刘昌郝说着,也笑了起来。
“虽妙,然……”
方法是好,刘昌郝盯着的是姚黄魏紫,实际洛阳还有十几种名种的牡丹不亚于姚黄魏紫,至少能与魏紫相仿佛。
如一种叫丝头黄的牡丹,外围花叶大如盘,内又有百余碎叶,花心数十冠耸起而立,高于花叶之上,尤为美观,然而只有一株,养于天黄寺禅房里。若是能将它接活,其价最少远在魏紫之上。
当然,不是魏紫不好,而是魏紫让许多“假冒伪劣产品”将名声弄臭掉了,若是能培育出来真正的魏紫,价格同样会很乐观的。
可是朱三一直担心刘昌郝有没有特殊的嫁接技术。那么多人呢,个个皆是内行的养花人,他们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嫁接问题,刘昌郝凭什么有把握接活?
“三郎,放心,吾斗胆说,论种花技术,无人能及吾也。至于嫁接,只要掌握一小窍门,几乎便能十活六七。”
“十活六七?”朱三滋滋倒吸了一口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