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杀人漫画家消失之谜(6)
br />
于是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大规模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示威、甚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
(最著名的抗争发生在西双版纳,不过那已经是70年代后期的事情了,我所讲述的这个案件已经水落石出。
抗争持续了整整十余年,朋友们可想而知当时知青们的怨念有多深,这些城市青年经过在农村的艰苦生活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所欺骗利用,至此彻底放弃了曾经坚信不疑的理想,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道德失序可以在此找到部分根源。)
虽然“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的决策下达的时间是1978年,但考虑到各地民怨沸腾,实际上“上山下乡”运动实施不久之后就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不过这种“指标”极为稀少,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不可能落到你的头上。
而这个指标,也是老夫妻俩和老古产生矛盾的原因。
志军“上山下乡”之后不久,给父母写了无数封信,求他们弄到一个指标,因为他想离开那个“噩梦般的地方”。
老夫妻俩思子心切,多次找到生产队队长,希望能要到一个指标,但当时连队长自家的亲戚都拿不到指标,何况你一个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外人?
随着志军来信中的言辞越来越激烈,夫妻俩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生怕志军想不开在那边有个三长两短,整天以泪洗面,这个时候,生产队长终于看不过去了,他对老夫妻俩面授机宜:
要想拿到指标只能去找县领导,虽然生产队没有指标,但一个县那么多人,总有一些名额,只要县领导点头就万事大吉。
于是,老夫妻俩将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古身上,因为他是老夫妻俩唯一认识的“县领导”。
老古出名之后,被县领导另眼相看,成为了县里宣传部门的预备干部,这在老夫妻俩眼中就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老夫妻俩多次主动接近老古,给其送吃送喝,老古平日里就是靠着邻居们接济生活,养成了习惯,对于馈赠来者不拒。
估计当时老古以为老夫妻俩也是来求他在大字报上画漫画的,到时候给其画个几张漫画就还了恩情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老夫妻俩所求甚大,完全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别说老古还不是宣传部门的干部,就算是,也无权决定名额的归属。
因为当时老夫妻俩已死、老古又失踪,所以他们之间�
于是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大规模的抗争,知青们通过请愿、罢工、示威、甚至绝食等方式的抗争强烈要求回城。
(最著名的抗争发生在西双版纳,不过那已经是70年代后期的事情了,我所讲述的这个案件已经水落石出。
抗争持续了整整十余年,朋友们可想而知当时知青们的怨念有多深,这些城市青年经过在农村的艰苦生活后,意识到自己被人所欺骗利用,至此彻底放弃了曾经坚信不疑的理想,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道德失序可以在此找到部分根源。)
虽然“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的决策下达的时间是1978年,但考虑到各地民怨沸腾,实际上“上山下乡”运动实施不久之后就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
不过这种“指标”极为稀少,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不可能落到你的头上。
而这个指标,也是老夫妻俩和老古产生矛盾的原因。
志军“上山下乡”之后不久,给父母写了无数封信,求他们弄到一个指标,因为他想离开那个“噩梦般的地方”。
老夫妻俩思子心切,多次找到生产队队长,希望能要到一个指标,但当时连队长自家的亲戚都拿不到指标,何况你一个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外人?
随着志军来信中的言辞越来越激烈,夫妻俩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生怕志军想不开在那边有个三长两短,整天以泪洗面,这个时候,生产队长终于看不过去了,他对老夫妻俩面授机宜:
要想拿到指标只能去找县领导,虽然生产队没有指标,但一个县那么多人,总有一些名额,只要县领导点头就万事大吉。
于是,老夫妻俩将希望全部寄托在老古身上,因为他是老夫妻俩唯一认识的“县领导”。
老古出名之后,被县领导另眼相看,成为了县里宣传部门的预备干部,这在老夫妻俩眼中就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
老夫妻俩多次主动接近老古,给其送吃送喝,老古平日里就是靠着邻居们接济生活,养成了习惯,对于馈赠来者不拒。
估计当时老古以为老夫妻俩也是来求他在大字报上画漫画的,到时候给其画个几张漫画就还了恩情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老夫妻俩所求甚大,完全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别说老古还不是宣传部门的干部,就算是,也无权决定名额的归属。
因为当时老夫妻俩已死、老古又失踪,所以他们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