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七章 归北地
“暂时是普天下唯一一套,由世上最后的铸剑师徐夫人亲自督造,包括内甲,衬甲,锁甲,鳞甲,皮兜,钢盔,臂盾,直刀,长槊,寸匕,骑弩,飞蝗连弩及精铁马掌,双边马蹬,双层马铠,还有专配的冲阵外挂,非千里龙驹不可驮动。”

  扶苏很有种要疯的感觉。

  李恪表现得很无奈,说“概念甲嘛,总会制的夸张些。程郑已经将产业移去狼山,最晚五月,重骑工坊就会依托库不齐的铁山和牛马建起来,专门打造减配后的量产装具。若是一切顺遂,到明年开春,河间军当可组起一支数百人的战略重骑。”

  “仅数百人?”

  李恪一个白眼甩过去“你知道一套装具靡费几何?工期几许?更何况有魏武卒前车在先,此等重装,多有何用?”

  ……

  车队行北,一路参观直道进程,在阳周,李恪会和了身在附近的莫臣,又与秘密赶来的江隅、乌鹤敖二人密会。

  河间军的编成至今没有公开,这两部名义上还归属于北地、上二军管辖,李恪不急于更旗,只要他们操演士兵,整肃军容,至于剩下的,全待将令行事,二人嗨诺。

  四月初八,李恪归临朔方地,重启磴口营,有史?、陈平禀事,数月之变经二人之口一一道出,听得第一次和李恪共事的三位勋贵不噤乍舌。

  大秦从不缺能臣,但公正公平地说,在严密的体系之下,其朝廷官吏由上至下都缺少主观能动和随机应变的主动,整个官场皆有一种唯上而尊的僵化味道。

  这种状况在始皇帝称帝之后达到巅峰。

  李斯等人皆古今少见之俊才,可始皇帝宅化时,他们明知道这样不对,短时间却也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

  是他们无能吗?

  有了周贞宝主事,李恪献谋,他们的表现缜密得体,甚至还有余力行权谋宫斗,显然不是能力不济。

  唯一的原因只有僵化,他们心有谋算万千,却习惯了听命行事,因为这样的臣子,始皇帝喜欢。

  但李恪用人与始皇帝不同,那些本该在数年之后才发光发热的英杰们也与大秦的循吏有异。

  无论是韩信临危不乱,还是陈平避重就轻,亦或是主持的史?当机立断,从善如流,都给他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更叫他们惊奇的是,将主不在营,属将私动兵,这种绝对犯忌讳的事在李恪这儿,他看起来居然毫不在意……

  是不在意,还是没注意?

  冯劫与扶苏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