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七章 九原坚冰
�而在桥墩建成后,拦坝会进一步加固,完善,构筑坡型堤,增设机关和闸门。

  如此一来,大河在九原段的流速,流向就能被人为地控制下来,不仅有助于沿岸灌溉,分洪缷汛,在凌汛之时,也能通过轮流分批开闭闸门的方式分担桥墩和拦坝的压力,确保不会有某一处因为自然偏向出现毁弃性损伤。

  这样的立体化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养护方可以随时对桥墩进行无水化修缮加固,这在钢产量有限,水泥标号也无从提升的大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然而,所有的优势都是桥坝体系构建完成之后的事。

  现阶段,第四桥墩空空如也,尚显安泰,但三五两墩的坝体却仍是未经加固的封闭状态。

  而与此同时,大量的土建工程导至九原段水流杂质猛增,封冻的冰层较往常更厚、更坚,且呈现出极不正常的梯面。

  这种梯面会导至河面解封出现时间差,大量的浮冰必将在化冻期猬集在桥墩上游半里位置,拦坝会被压垮,连带着在建的两处桥墩也会在凌汛的冲击下尸骨无存,毁弃殆尽。

  这算是生产事故吧?还是那种巨大的,不可挽回的,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群众反应异常强烈的那种……

  李恪暗自估摸起这场事故的后果。

  首先是九原段的春汛,这一点倒可以忽略不计。反正这里荒凉得紧,里闾田亩一概没有,大不了就是九原城淹几天水,分指各部提前辙离。

  然后是大桥的工期,重建拦坝,清理河床都需要时间,整个工期延后半年是至少的,弄不好,就是一年。

  最关键的……在迷信横行的大秦,这次事故会不会被有心人大肆利用,攻击墨家?

  机关的功用与法家弱民的国策是相悖的,这几年能够如此顺遂地推广,与李恪一以贯之的非法立场和无所不能的圣贤形象皆脱不开关系。

  别看法墨两家近期多有合作,在学派关系上也大有缓和。可一旦李恪的金身告破,于公于私,李斯都不能放过这等天赐的良机。

  必须防患于未燃!

  李恪深吸一口气,向着诸墨宣布决议,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