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六章 李恪爵晋左庶长
p;吕奔郑重回答:“禀叔父,我在乌鹤部逗留半月,乌鹤部皆善雅音,敬秦民,族中无有一个夏奴,倒是有三个秦女。”

  “秦女何来?”

  “我与她们交道,听闻她们是被其他部落劫走,后为乌鹤部所救,因在秦地家室尽毁,才自愿留下生活的。”

  “可被苛待?”

  “一应待遇皆如义渠之女,无优待,不贱鄙。”

  李恪长舒了一口气,对乌鹤敖的感观一下便好了许多。

  他笑着说:“敖,你一族为陛下牧守库不齐,这差使却做得不怎么行啊……”

  乌鹤敖满脸涨红:“族人从未怯战,奈何越战越弱……”

  “情有可原,罪在渎职。”

  乌鹤敖脸色数变,咬着牙,低下头:“是!”

  李恪叹一口气,循循善诱,“不过眼下,你却有机会将功补过,不知愿行否?”

  “祭酒有策?”

  李恪自信一笑:“我十五便可领民诛杀越关之匈奴,区区库不齐游勇……”

  乌鹤敖大喜,对着李恪深深一拜:“若能寻回祖先荣耀,乌鹤部万死不辞!”

  “不需万死,我只需你与奔同回草原,听他之令,在必要的时候……发兵!”

  ……

  乌鹤敖是李恪放在库不齐的一手闲棋,用得好奇妙无穷,为了差使联络方便,他叫吕奔深入险地,为此还让应曜亲领一百墨卫随行护卫,顺带教那胖小子习武。

  及至月末,《国工》一书校定、镌录完成,连李恪手中六篇,总计四十八篇,二百二十七卷。李恪说到做到,每一卷都书写了主著之名,以传世人,直道士气由此鼎盛。

  李恪也有好消息,季布来报,外四处的法吏、勋贵们出乎意料地听话,他们在校定时没有删减一句话,其就事论事的态度甚至有些过分弱化外四处的作用,使其看来就像是应声虫一般。而且还不是李恪的应声虫,主营、主章,只要是手掌工程的,都可以差派他们活计。

  可笑得是,李恪挑了几卷读了一遍,发现这样写出来的成文反倒看起来真实。

  李恪是墨家钜子,对法家对勋贵,可不就该严防死守,不使逾矩么?

  书稿就这么定下了,连《国论》一式两份,成内外二版,李恪亲手撰写了书目。外版被装进四个精致的机关大箱中,不配龠匙不可开箱,内版却只是用皮绳扎实,装在一辆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