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一章 用力过猛
��的。

  关键是,他们拿得出机关,却用得好机关么?

  思维模式工业化远比工具设施工业化要难,任嚣连泰和史?都不尊重,指望他信赖那些残留下来的墨者或杂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留在岭南的那些人也没有统筹大型项目的经验和能力。

  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来说,始皇帝的思路是对的。大秦不能把所有国本之事都交给墨家去做,李恪也不可能做一辈子的基建包工头。

  这既不符合韩非子对帝王之术的总结,也不符合量材而用的原则。

  然而,操之过急。

  此事若是交给李恪来操作,他会先从各郡各县抽调精干往直道,切实培训出一批懂机关的业务官吏后再有节制地推进机关普及事宜,而不是如始皇帝这般直接上马,让一群只知道机关好,却不知机关娇的门外汉去统管新式工程,而且还敕定了工期。

  任嚣怕是会栽个大跟头。

  李恪不担心任嚣栽跟头,只担心岭南事败会让始皇帝走上极端,无论是逼着李恪拆散墨家遍撒九州,还是从此对机关产生怀疑,把直道看作李恪一人之力,对李恪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看来又要著书了啊……

  机关作为墨家安身立命的本钱,李恪必须保持墨家在这个领域内绝对的优势和强势,所谓复杂的机关术,如不肖系列之类,他现在是必定不会交出去的。

  同理,以八大机关师为核心的骨干力量,李恪但凡收回来也不会再丢出去,因为这会弱化他本身的特殊性。

  如此一来,就只有著书了。

  总结大型工程经验,强调调度和行政的力量,用文字弱化机关设备的特效。

  这套书不仅要起到藏木于林的作用,还得在大秦的土地上开启第一次对工业化思维的科普,承继和抬高《启夏》的热度,而且要快,得赶在冯去疾的宣慰使到来之前,定稿成书!

  李恪深吸一口气,推开窗子,高声下令:

  “武!临!去往苍居,调十二至十四岁有志入墨的少年全体到总指集结!少年营该做课外教学了,整天死读书,岂不与儒家无异!”

  大秦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