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
主持跨河大桥修建。

  李恪希望,总章、总营秩六百石,工程结束后去留自便。

  始皇帝知道李恪是不希望墨家精英全数事秦,最终导致他自己无人可用,所以只犹豫了片刻,也答应了。

  而在总指挥部的构架上,李恪完全跳出了秦时盛行的一令定决制。泰迪大神住隔壁

  项目总指以李恪为祭酒,总领全局。

  麾下业务一处,负责协调监管三部七组和总指主营的一切事务往来,权责相当于李恪的丞,由墨者何钰、田横、应曜三人主持。

  采购一处,负责工程原料采买,由墨者程郑主持。

  将作二处,负责机关打造,由墨者公输岚、邢三姑主持。

  以上三处称内三处,只向李恪负责,皆不设秩级。

  此外,设财务一处,分总指、三部、七组,人员由治粟寺指派,负责财务进出、预算和帐目统计。

  保卫一处,分总指、七组,人员由匈奴将军莫府指派,负责施工安全和人员管理。

  以上两处除了向李恪负责,还要每季向所属上级报备,移交帐目、军令备查。

  另设监察一处,分总指、三部、七组,人员由御史府指派,负责对各级主事进行监管。

  执法一处,分总指、三部、七组,人员由廷尉寺指派,负责辖下执法、宣判事宜。

  这二处与上两处并称外四处,拥有绝对的独立性,行事虽需向李恪报备,但只对所属上级负责。

  而且李恪还希望,外四处总指负责的秩级在八百至千两百石,三部负责在四至六百石,七组负责为两百石,保卫一处的要求更高,总指为校尉,各组为军侯,一言以蔽之,李恪只要官阶。

  这样的安排让始皇帝诧异不已,因为军方、少府以勋贵和他们的门下为主,御史、廷尉则是法家的自留地,这两边的人进到李恪手下,绝不会盲目地以李恪为尊。

  李恪在自降权威?

  始皇帝的第一个反应是李恪在向勋贵和法家示好,可很快就否定了这个猜想。

  因为李恪不是供缺,而是要现成的官员,也就是说,这样做除了让两方插手进直道工程,并不能带给他们直接的好处,因为财权,采购,制造,这最大的三块,李恪从未有撒手的打算。

  始皇帝很快便发现了这种结构的好处。

  墨、法、勋贵三股势力交织纠缠,则真正掌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