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三章 杂法当道
”那几位兵卒相互对视,眼神中都是惊疑和惊喜交杂。八零重生小幸福

  随着獏行、兽犼广传天下,墨家和李恪的名头早已与几年前全然不同,便是平民百姓也知道墨家大名,而李恪更是凭借在胡陵和寿春的一系列表现,在某些人的刻意传播下隐隐有了些新圣人的风向。

  这种风向在雁门一郡格外鲜明,李恪的每一次名扬都能在那里广为传唱。

  百姓们仿照古代圣贤的名号,偷偷将李恪称作有墨氏,专用以区分百年以前那位天下闻名的大发明家。

  而这几位军卒恰恰是不久之前,从句注塞调派过来的精锐边卒。

  “您莫非是墨家假钜,出身雁门的那位有墨氏?”

  “有墨氏?”李恪一脸茫然,“出身雁门,墨家假钜皆不错,可我家门李氏,何时却成了有墨氏?”

  “不会错了!”兵卒们纷纷让开道路,还有一人飞奔而去,去海边向统领的校尉通报。

  李恪看着他们怪异的动作,暗暗摁住徐非臣,和颜悦色问道:“敢问诸位为何要在此拦路?”

  领头的屯长整肃兵甲,抱拳回应:“不敢有瞒有墨氏,我等本是句注塞守御北军,属匈奴将军蒙恬麾下。此地乃是方士出海求仙之地,陛下得闻,方士徐生有脱逃之嫌,这才将我等调来看守。”

  “脱逃?”

  “是!徐生有子,天赋异禀。数年之前,陛下见之喜甚,方士卢生便建言陛下,有徐子荡于海,徐生必可寻得仙山。谁知此事尚未正诣,当夜营帐便起了大火,徐生于火中安睡,其子却不知所踪……”

  “所以陛下便觉得徐子脱逃了?而徐生也会如此脱逃,只为了避不寻仙?”

  “正是如此!”

  李恪嗔怪地瞪了徐非臣一眼。

  如此重要的事情也不早说,若不是自己因为当时周贞宝的临别请求有些机警,此事险些就露了马脚。

  徐非臣一脸苦笑,暗暗摇头。

  李恪收拾表情,笑着又问:“那敢问壮士,你等是只在出海前后看守徐子,还是一年四季,皆不放松?”

  “一曲之卒,校尉领兵,每三月一轮,终年不断。”

  “一曲?还是校尉领兵?”李恪听得瞠目结舌。

  曲是军侯统管的军中编制,若是满编,每一曲皆有二五百队若干,也就是数千步卒,此外还有少量的骑卒和车兵,也就是说,始皇帝拍了好几千人看着徐巿的航海生涯,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