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
��好是落在我手,若是禄不曾去岭南,让他见到此图,怕是当场就会丢进水里。”

  “禄?”

  “国尉屠睢之监御使史禄,如今正在岭南主持大渠建造。此人,与郑国同门。”

  葛婴倒吸了一口凉气:“在你眼中,水工之图当真一无是处?”

  李恪摇头轻笑:“称不上一无是处。水工之图用其法,不用其图,昭阳渠本就不是什么大工程,只需明白了水工的想法,余下的,就没什么用处。”

  正说着话,舍人来报。由养等人回来了,背负板牍,门外求见。

  李恪和三子欣然而召。

  不多时后,由养讲解,风舞和灵姬依着顺序把一块块牍板拼接在地上,呈现出渠道选址完整的地势地貌。

  “先生,幸不辱命!”由养抱拳说道,“历时十日,勘探皆毕,如何为大渠选址,我等心中已有腹案。”

  李恪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们的画图,头也不抬:“速将地势情况说说,三子正好旁听。”

  “唯!”由养又是一礼,正重说道:“泗水至昭阳二山谷底,直线相距六十四里又百十七步,皆是平原,地势东高而西低。我等以里为限,掘土开洞,得三处土薄不易开掘所在,最终选址,大渠三折,共计九十二里又六十三步。”

  李恪满意地点了点头:“周边两乡九里,俱在左近,开大渠时,应为田渠留出缺口,方便后续。”

  “风舞皆有标注!”

  “甚善!”李恪对他们的工作满意至极,蹲下身拍了拍地上的牍板,笑着说,“你等抓紧时间将散碎复刻一处,留下一组去原野标注,就由风舞主持。由养,儒那处工期日紧,你和灵姬速去帮手。”

  三人齐齐拱手:“唯!”

  葛婴与邢三姑看着满地洋洋洒洒百余块板牍,又想起原先被他们奉若珍宝的那副水工之图,相视一眼,尽皆苦笑。

  “恪说那图一无是处……”

  “眼下观之,还真叫他说准了……”

  ……

  十七日,蝎车提前两日完成总装,送抵至泗水河畔,李恪等人听得消息,相约一处,乘着马车去往现场。

  水畔现场人声鼎沸,民夫、墨者、官吏,还有那些消息灵通的乡里们齐聚于此,每个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场子正中那辆庞然大物上,两丈多高的龙门吊正提拉着一枚近两人高的铁犁,晃荡着接驳在那如蝎尾般高举的机械臂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