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 余彻食
�听闻墨家钜子就在附近,想斗胆请慎行做此次夏祭的祭酒主持。

  慎行欣然允诺,带着李恪、辛凌去往户墉。

  沧海君自然是要随行的,他如今是慎行的钦定代步工具,愿或不愿,十几里来回慎行都离不了他。更何况有祭必有宴,有宴必有酒肉,这憨货除了逞凶,一生所愿唯有口腹,怎么都没有错过的道理。

  一行四人说笑而往,在乡啬夫家暂住一夜,第二日平旦起身,夏祭开启。

  秦人好祭祀,神鬼、先人、神兽、天地,凡是他们想不明白的,都愿意祭上一祭,以至于始皇帝统一天下,还专门下了诏令,禁止民间淫祭,也就是不许随便祭祀的意思。

  这道诏令在雁门郡主防的是百姓私自祭祀李恪的大父武安君牧,而在中原大地,则是为了限制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民祭。

  诏令一下,天地澄清,各地的祭礼少了,仅有的官祭就变得越发盛大庄重。

  而后土祭就是民间最重要的官祭。

  李恪知道,历史上的后土真有其人,《山海经.海内西经》说,炎帝之后生共工,共工生后土,后土生下噎呜,噎呜生年十二。《大荒北经》又说,后土生下信,信生下夸父。

  夸父是最后一位炎帝,也就是说,后土是神农血脉,曾袭炎帝,也就是做过部族的首领。

  此人为共工征战天下,有平九州之功,故到了周代,他被列入社稷五祀,称为土正,也就是土地神,又称灶神,主管五谷丰登,天下承平。

  周礼对每年的尊祭都有规范,春尊天帝,祭户神,夏尊炎帝,祭灶神,秋尊少皞{hào},祭门神,冬尊颛顼{zhuān xu},祭行神。

  对于祭祀,帝王应当一月一祭,而民间碍于成本,一般在仲月开祭,也就是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

  秦时唯一的例外是将冬祭从十一月调整到十月,因为秦人以颛顼为祖,颛顼历又以十月为岁首,冬祭前移,也有迎新之意。

  在苦酒里的时候,李恪也参加过几次祭祀,不过唯有晋爵之后才有了站在台下的资格,此前都是围在一旁,听着号令,拜神俯首。

  不过今日,他作为主宾前来,高台之上设有尊位,只需起身作揖,不再需要跪拜行礼。这种作法不是不敬,而是为了防止神灵弄错祭民,不小心把一年的福泽播撒到外宾头上,以至于祭民无依,田地荒芜。

  李恪随着慎行来到晒场时已是日出,此处搭了小台,台上置几,几上摆了后土牌位,边上则是陪祭的本乡先人。

  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