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剑指同袍
此君身为墨家第九代钜子,于机关一道并无擅长,但他精擅交道,喜结善缘,至交好友遍及天下。
雁门郡有头有面的人他皆熟识,一番思索,他便提了一个人名,平城都尉,苏角。
苏角是大秦新生代将领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家世虽说算不得显贵,但十数年参军入伍,先随蒙武,再随蒙恬,虽是一介骑卒出身,却凭着连场血战积功至军侯,又在蒙恬的举荐下除作校尉,来到这句注塞上。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深深的蒙氏烙印。
照理说这在大秦算不上什么大事。
大秦将门四氏,频阳王、蒙山蒙、槐里李、夏阳司马,除了夏阳司马氏日渐势弱,声名不彰,另三家即便算不上通好,也没有太大的仇怨。
匈奴防线是李信主持,苏角能够得蒙氏看重,又没有家臣的身份限制,自然也能被李信重用。
可偏偏在这个当口,李信与屠睢争夺国尉失利,蒙恬又躺着中qiāng,心胸算不得宽广的李信自然把一腔仇怨都砸在了苏角头上。
句注塞辖下三大都尉府,阴山、句注、平城,唯有阴山正对前线,与匈奴接壤。
苏角本对这个职位志在必得,因为三大校尉之中,唯他能征善战,然而李信却把他派去了平城,要他密切关注代郡事务,严防赵国余孽串联复辟,尤其是安阳君柏……
李恪认识安阳君柏,所以知道一个眼高手低的十四岁小子,根本就无甚可防备的。
听着慎行将苏角过往娓娓道来,李恪知道,苏角对把他打入冷宫的李信和实际操作的方螣必然是有怨气的,若是心性不够豁达,这股怨气还会很强。
而恰好,苏角就不是个心性豁达的人。
李恪当即毛遂自荐,在郡尉卫迟的引荐下见到苏角,只用了一句话便将他说服。
“若是账目为真,将军发兵之事,功耶,过耶?”
苏角当即起行!
人的yu wàng一旦被燃起来,便再也不需要李恪鞭策。
苏角起于微末,一旦账目为真,那他的行为便等于军中自行清理污垢,与地方无尤。
哪怕最后这件事会对李信有所牵连,李信也只会感激他,因为他维护了军方的独立性。
这可是同时卖好三大将门的买卖,一颗脑袋,值了!
说到这儿,旦瞪大眼睛,一脸憨相:“恪,槐里君受了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