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坎井之蛙
�进阶,加之画工雕匠从旁协助,在这种事情上,他们十拿九稳,断没有输给一个小子的道理。

  众人急急而散,李恪带着墨者们来到宽敞的庭院冒雪制器,几位陶匠则领着画工、雕匠们紧锁房中,苦思对策。

  剩下的匠人们百无聊赖,便三五成群聚到廊下,看着墨者们在李恪的指使下奋力奔忙。

  天上阴云低垂,雪渐小了,风渐大了,吹在身上阴阴冷冷,李恪抖了抖裘衣上的水珠,望向辛凌。

  “辛阿姊,墨者们常年单衣光足,不会觉得冷么?”

  “苦其身,砺其志,此节用之道。”

  李恪摇了摇头,说:“节用一论我听展叔提过,似是说什么朴素过活,清减开支,弃除奢靡享乐之风。但取暖仅是正当需求吧?常年食羹藿,又哪儿来的养分维持住身体康健?”

  辛凌冷冷瞥了李恪一眼:“鹤氅便是享乐!”

  李恪被噎得半死,只能尴尬一笑,说:“世之财富若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世人若皆以节用为本,这天下岂不如一潭死水,波澜不兴?”

  “金钱珠贝,不在其多,而在其用。天下之财有定数,积于王侯,zé min困苦,用于奢靡,则工不兴,是以墨子导人节用,乃为万民足用,百工兴盛。”

  长长的一段话,让李恪对辛凌再次高看。

  在商品经济时代谈财富有定数当然是一件扯淡的事,但在重农抑商的时代谈财富有定数却并不能算作谬误。

  商贸不发达导致社会财富增值缓慢,总额有限,如何分配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

  民足用意味社会稳定,百工兴意味发展快速,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和高速的社会发展正是判断一个王朝是否繁盛的基本因素。

  墨子无疑是明白这一点的。他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而墨褐草履的墨者们,则是这份伟大理想的忠实践行者。

  然而,再伟大的古人也会有古人的局限,他们的思想限定在小小的天下,无从脱出巢窠,也就看不见更广阔的可能性……

  李恪遗憾地叹了口气。

  辛凌眉头一皱,促声问道:“你不认可?”

  “谈不上认不认可,只是突然从节流想到开源罢了。”

  “依你所言,当如何开源?”

  李恪轻轻一笑,指着前方道:“此事说来话长,如今却不是议论的时候。辛阿姊,我等该办正事了。”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