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七章 将相有种
>
  当日孔子去楚国当官,楚狂陆通从他的车驾旁经过,就唱起了这首歌。

  《论语.微子》记录过这个事情,是孔子的门人想要表达孔夫子高洁待人的品行。

  他虽与陆通政见不和,却依旧想与陆通深谈,结果陆通不谈,无礼而走。这一趟虽没有谈成,但孔夫子也没有表现出气愤的意思,显得大度。

  后来《庄子.人世间》也记录了这个事件,而且更为详尽,只是其中意味却不甚明了。

  严氏说陆通感慨楚国政治晦暗,且为孔夫子适楚后将要经历的挫折心生伤感,这才作歌规劝。孔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便是庄子也为他心折。

  只是李恪却觉得,以庄子那种穷死不当官的倔驴性子,他或许是在借这件事讽刺孔夫子官迷,明明知道在楚国吃不到好果子,还要削尖脑袋往里钻……

  可是癃展现在引用这句歌又是什么意思?是想说李恪品行高洁,还是想说李恪痴迷某事?

  李恪不知道,所以摆正坐姿,翘首以待。

  癃展轻声一笑,说:“天下有道焉,圣人成其事,则登将相之位;天下无道焉,圣人自求存,则成王侯之尊。公子,庄子以此歌作引,道尽了天下兴亡啊。”

  李恪失声惊道:“这首歌还可以作此解?”

  癃展没有回答李恪的话,而是自顾自继续说:“大禹有道,伯益为辅,寒浞{zhuo}无道,少康复辟。大禹,伯益皆古来圣人,有此二人合力,方才成就八百年华夏大业。此二人为王,为相皆应和了庄子之言。”

  李恪知道癃展没有说完,点点头继续听讲。

  “然少康却非圣人,身为大禹之后,虽非圣贤,亦可为王侯,且得天下景从。公子乃伯益之后,天赋之佳当世难寻,您觉得,您会走到何等地步呢?”

  “这……”

  “将相有种!此乃天下尽知之理。公子不知身世之时,以黔首自比,所求者唯存也,行事自然谨小慎微。如今公子知了身世,泱泱天下之大皆可去得,血脉之尊,岂容他人欺侮再三!”

  癃展强撑着挪动身体,让出与李恪之间的空间,挺直腰板抬臂作揖。他振声说道:“从今之后,奴只盼公子莫再自怜自怨。您乃是伯益之后,武安君之孙,世事于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