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司马军侯
�双手递送到屯长手上,“军屯,此处止八枚半两,烦请点验放行。”

  屯长终于没有再次推脱,他和颜悦色地为李恪签了入城明证,连声夸赞李恪懂事。

  四人收拾停当,穿过城门。

  踏入关城,四人站定,李恪身后重又响起那个年轻军侯的声音:“小子,莫不知通钱行贿乃是大罪?”

  感情堂堂军侯也有听墙根的习惯……

  李恪飒然一笑,回过身举臂深揖:“军侯,小子之所闻通钱者,皆是有求于人,欲要徇私舞弊,枉法纵容。小子之于王屯长却有不同,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二人相关之事仅入关而已。我非将阳流民,身上验传俱全,想要过关,何须通钱?”

  那军侯冷冷看着李恪,一字一顿问道:“你道我眼瞎耳聋不成?”

  “军侯眼不瞎,耳不聋,只是看您起行坐卧,想来对这军中弊端有心无力。否则您何不在城关之上便叫破此事,非要等小子入关,这才姗姗来迟?”

  “你大胆!”

  “军侯,寒冬时节,有风邪入体乃是常事。我在病弱之时会怨自己体虚,会怨衣裳单薄,却唯独不怨天气阴冷。可照理说,天寒才是风邪主因,您说当怪,还是不当怪?”

  年轻军侯皱着眉头思索半天,却不得法,只得犹豫说道:“寒冬阴冷乃是天时,天爷之思,你如何能怪?”

  “不想军侯的思量倒是与我不谋而合。”李恪轻笑,又是一揖,“天爷定下四时冷暖,你我受着便是,若是逆天而行,受了风寒又岂有怨天之理?”

  “你是说……军中宿疾便是冬日之寒?”

  “小子可什么都没说。天寒便是天寒,熬之苦也,却不得不熬,军侯以为然否?”

  年轻军侯深吸一口大气,振声说道:“我乃夏阳司马欣,暂居句注塞军侯之职。小子,可敢留下姓名!”

  “楼烦县苦酒户人李恪,拜见司马军侯。”

  ……

  句注塞的关城很小,更准确地说,是位于楼烦道的这部分关城很小。

  因为句注山一十八条谷道,上有长城跨山相连,下有雄关截道封堵,东西跨度百十里长。这里头十八处被城墙包裹起来的狭长场地,都应当视为同一座关城,而高居山顶的句注塞,就是它的核心所在。

  李恪没见过其他十七处关城,只说楼烦道这一处,长约里许,最宽处不足六十步,其中大多只有三四十步跨度,忽括忽收,其形其状堪比羊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