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
  “我自然知道里吏与旦公子为人,更别说旦公子当时都将神镰予我了,只是家伙事不合手,这才没有带在身上。”小穗儿赶忙解释,“但这个流言里中都传遍了,信的人可多啦!”

  居然是关于里吏妨的流言,怪不得旦能气成这样……

  李恪皱了皱眉头,问:“知道这流言是何人编造的吗?”

  “无处追寻。”旦插嘴道,“那恶言就像一道天雷打下来的,突然就变得人尽皆知,根本就寻不出源头。”

  小穗儿接着说:“昨夜里中议论不休,都在猜测,旦公子为何要来大兄的地里帮活。”

  “自然是怕我纳不上租,被罚为隶呗!”

  “但大兄有神镰啊!神镰殊异人人得见,不过三十亩禾粟,你哪里需要旦公子帮手。更何况……”说了一半,小穗儿突然住口,眼睛在李恪和旦之间飘来飘去,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理由,一并说出来,藏着掖着作甚?”

  “污人清白的话小穗儿不好说,还是我自己来说。”旦冷哼一声,“那些嚼舌根的认定我的行径不同以往,必是别有所求!也就是说,翁早知你得了神镰青睐,这才遣我过来帮活。”

  “这怕不是疯了吧?”李恪觉得大开眼界。

  因为严氏往年向来不许儿子“近农桑庖厨事”的关系,李恪并不知道除开雇佣,秦人其实很少会去别人家的田里帮活。

  尤其在自家劳力不足备的情况下,更不会免费跑去别家帮忙。这一点与两家关系是否亲近无关,即便是姻亲兄弟也不见例外。

  因为民以食为天!

  秦时农业生产力低下,多一分收成便代表着转年家中能少挨一天饿,相比之下,美德却不能用来当饭吃,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所以旦昨日来帮李恪,郑仑不过随口煽点几句,乡里们就信以为真,差点给李恪安上个“诓骗良善”的名头,得亏后来烈山镰出世,让郑仑编造的谎言不攻自破,李恪才算度过了危机。

  可也正因为烈山镰的出世,旦来襄助李恪的事情就多了另一种解释。

  两家历来亲近,里吏妨又以侠义自居,或许做不出强夺之事,但眼热什么就不好说了。

  而且世人皆说神物有灵,恃强不见得有用,事关重大,与其冒险,他不如叫自家长子去李恪家帮活,借此来博得神镰的好感。

  这基本就是流言的主干。

  三个脑袋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