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尘年的旧曲(2)
�木刻水印,也要亲自给她看,问询她可有偏好的字体。他们说这些的时候,是在他与幕僚谈话的间歇。

  深褐色的桌面上,排开了木刻水印,每个版刻旁,还有张裁成长条的宣纸。

  是他让人刻了她的名字,复又印在纸上,其实,她认得这其中的每个字体,甚至是背后的每个故事。她问他:“通常,你喜欢用什么?”“老辈人崇尚唐风,喜欢周正的楷书,具体哪家的字,只看个人喜好。”

  她颔首,楷书四家,惟有赵孟頫是元代人。她理所当然,排除了那张字。

  然后,非常准确地把另外三家的字挑出来,摆在两人眼前。

  却没留意到,周生辰眼底的稍许惊讶。他没想到,时宜能认的这么准。

  “我很喜欢颜真卿的字迹,可他算枉死,会不会不太吉利,”她莫名的迷信,“柳公权的字,太过严谨,会不会不适宜订婚的请柬?”她轻声喃喃的,有些犹豫,转而又觉得自己过分。不过是请柬的字体,何必如此较真。

  周生辰倒不觉如何,抽走唯一没被她否决的字条,“骨气劲峭,却不失风流,欧阳询的字很不错。”说完,便唤来人,拿走了这张宣纸。

  他抬起手腕看时间,然后告诉她,接下来会有很多安排,不适合他参与。

  她起初还有些奇怪,看到他的背影消失在书房内后,发现门外已有个熟悉的脸,歪着头笑著,是那晚给她量身材的姑娘。

  时宜恍然,何为“不适合他参与”。

  那晚在姑娘的老宅里选料子和量身材,只有他们祖孙四个人,还有位端茶倒水的婆婆。她只觉得除了深宅大院的环境,并没什么特别的。但此时,她看到那个女孩子走进来,身后跟着十几个衣着精致的中年女人,就已经觉得,周生辰所说的“世家”是什么意思。

  那些中年女人手里,有人提着暗红色布所罩的衣裳,还有人却抱着长型木匣子。

  她看过去,猜不透匣子里会装什么。

  女孩子和她招呼后,示意人拆开匣子,不多会儿,就有了悬挂衣物的暗红色架子。

  原来,来送衣服,竟要连悬挂的木架也要带来。

  她恍然。

  女孩子却看出她的神情,也觉此举甚为麻烦:“婆婆说,凡是周生家大少爷的事情,都要做足样子,”女孩子看她的诧异,也忍不住叹气,“没办法,谁让时宜小姐你,嫁的是周生,每一辈只出一个人的周生。”

  有人撤去罩着的布,把十几件长裙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