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四海无闲田(二)
也很少。大都是低着头的,或是上了年纪的老妪。

  行人看见王云城,都是闪避的。态度就和避开乞丐是一样的。

  还有些穿长袍的人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女童竟然走在街上,嘟囔了几句:“败风坏俗。”

  县城的话,王云城也听不大懂。虽赖了小花的记忆,她能听和说王家村的话。可是县城里口音,就又变了一变。

  王云城觉得县城和农村比较像得地方,就是沟渠了。

  她在大街上走累的时候,偶尔会被偏僻的臭水沟里的恶臭和白骨吓一跳。那是溺死的腐烂女婴的尸骸。

  为了不爆发瘟疫,定时有义庄的人过来拉走这些幼小的骸骨。

  看来无论是县城还是村里,沟渠里溺死的女婴尸骸都是时代特色。

  在县城的大街上踌躇了很久。在人们鄙夷的眼光里忍了许久,王云城只弄清楚几件事:

  第一:县城里无论是哪家正经生意,都是不收女人的。女人做工的地方,只有城西的一条巷子――站街的妓/女站着呢。

  第二:她想离开县城,要得到路引。上皇认为认为乡里人应该在二十里范围内活动。一个人要走出一百里的范围,必须要有“路引”。

  走到哪,就需要哪里的路引。

  没有路引,就是流民。而流民会受到打八十板子的处罚。

  而路引需要向县衙申请,而申请路引还得交一笔钱,叫“路引钱”。“路引钱”又叫买路钱,首先得证明你有户籍,并且身家清白,然后还要花一钱银子!

  王云城拉着那个小贩问话的时候,那个小贩听她这个乡下口音,一双小眼睛就不断地在她脸上警惕的打量。

  一个来历不明的流民,还是个女的,最奇怪的是这个女的虽然乡下口音,却还口齿伶俐,条理清晰。

  这年头,这种来历不明又有疑点的流民,在哪都会被当贼一样防着。

  王云城在小贩的警惕里,不由落荒而逃。

  她身上没有分文,绝望地在人来人往的客栈门口,呆望着。就和几个在客栈边拉着人们裤脚恳求的真正乞儿没啥两样。

  她看到来往住客栈的人,手里都捏着一张纸,叫做店历。

  客栈也不是随便就能住的。

  凡住店客栈,都必须备有官府署发的“店历”,店历要记录住宿人的详细情况,随时以备访察。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