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官对官
>   “儿子先去黎大津他们几个那边安排,然后下帖子去抚台那边,无非就是砸银子,不怕不给他好看。”冯少贤停住脚步,恶狠狠的答应说道。</p>

  冯金发点点头,阴测测的说道:“那些布置也别停,多管齐下,咱们冯家好久没有动手,这一次就要做个给其他人看看。”</p>

  还没等冯少贤答应,就听到外面有人通报说道:“老太爷,老爷,李先生有急事要求见。”</p>

  这李先生是冯家的师爷,原来是扬州知府的幕僚,因为精明强干,很早就被请到了冯家来。</p>

  “让李先生进来,既然是要紧事,大家都听听。”冯金发说道。</p>

  没过多久,一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进了屋子,进来后施礼问候,冯家几个人都注意到这位李先生眉头紧锁。</p>

  “老太爷,老爷,抚台那边的人送来了急信。”</p>

  冯家这样的势力,自然要在各处官府内广为交结,安插自己的耳目,一听抚台那边有急信,想来是和自家相关,凤阳巡抚那边和自家相关的急信,让人实在是不敢怠慢。</p>

  “……京城那边来了封信,出身徐州的王友山官复原职,重入都察院做御史了……”</p>

  “这算什么急事……”冯少贤念叨一句,然后猛地反应过来,徐州赵进的官场靠山就是这王友山,王友山官复原职,自然等于是赵进的势力猛涨。</p>

  反应过来之后,冯少贤恶狠狠的说道:“京官御史能怎么样?咱们家认得的大佬有多少人,不必理会。”</p>

  那李先生咳嗽了声,又是继续说了下去:“据说王友山三年后有望大理寺丞。”</p>

  冯家和官场上打交道不少,可这种细微处却不太清楚,那李先生连忙解释。</p>

  都察院御史是清流中人,接下来升官到何处也有固定的说法,按察副使或者按察佥事,一般就是去地方上做个道员,光禄寺少卿清闲养老,太仆寺少卿银子不少,但能做到大理寺丞这个位置,那就是前途无量了。</p>

  大理寺总理天下刑名之事,不过刑部和地方官府分权不少,大理寺事务并不太多,里面的很多位置都是清望之位。</p>

  这大理寺丞就是个一个过度的职位,不过熟悉官场的人都明白其中的道道,翰林出身的坐上,入阁的事情十分定了五分,非翰林、进士出身的御史坐上,那将来一个侍郎或者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