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七 千里奔丧
话语在长泰帝看来就是废话一句,人都死了,还能有什么用呢给他再多的尊荣,他都享受不了了,只会显得朕这个帝王仁义重道。长泰帝笑了起来,心情极好。

  在沈俞氏等人离开京兆之时,长泰帝也表达了对俞谨之的哀悼之意,追封俞谨之为金紫光禄大夫 ,加金章紫绶;又为俞谨之赐谥为文恭,以彰表他在学问上的贡献,还派了内侍前往溪山哀悼送奠仪。

  这样的举动,令京兆士子和官员纷纷赞扬。能够对一个学问大家的仙逝表示这也的哀荣,表明了长泰帝的仁义重道。

  沈华善没有想到长泰帝会对俞谨之有这样的赏赐。原本他还以为,皇上会因为去年国子监的事情恼怒俞谨之的。或许是己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沈华善有些羞愧,却对长泰帝有所保留。侍君如伴虎,他不敢掉半点轻心。

  沈俞氏带着沈余宏、沈宁出发去溪山奔丧了,一路的颠簸辛苦自是不提。

  这一路上,沈俞氏的眼泪就没有停过,催促马夫快马加鞭,他们这一行人到达溪山的时候,已经是数日后的傍晚。

  远远看去。就见到俞府门外一片白色,白灯笼、白幡,连白烛的灯光都那么暗淡。

  溪山在杭州之南,俞氏则在溪山之西。湘湖岸边。三月的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湖水澄澈,时有野鸭扑棱。正是一年风景最好的之时。

  但沈俞氏一行人却无心欣赏,沈俞氏在门外见到俞正道时,就忍不住扑了上去,大哭道:四哥,然后跌跌撞撞地冲进门去。

  俞府大堂正中。就是设着俞谨之的灵堂,白花圈摆满灵堂两侧,最前面的,是一副挽联:

  文心千古,大道不孤。

  父亲,父亲不孝女儿来看您了女儿来了,父亲沈俞氏跪在灵堂前面不住地叩头,然后哀哀哭嚎,那语气中的哀痛和思念,令在场的人都不忍听。

  沈宁的大舅母俞文氏赶紧上前欲扶起沈俞氏:姑奶奶,切勿伤心了。老太爷临过世之前,都还在说着姑奶奶的好老太爷肯定不愿意看到姑奶奶这样伤心的

  俞文氏已六十多岁了,沈俞氏还是她一手带大的,虽是姑子,却情同母女。看到沈俞氏这么悲伤,俞文氏也忍不住抹眼泪。

  家有大丧,这些天来,俞家哭声就没有停过。

  父亲,父亲,不孝女儿来看您了女儿给您磕头了沈俞氏挣脱俞文氏的手,再度跪下,语气凄然。

  沈宁想起外祖父的样貌,泪水也簌簌下来,跟着沈俞氏跪在灵前,哀哭出声,虽然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