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各方收获
��的影响力。最终,大汉皇帝诏令青州牧公孙衍卸职待罪,由班彪以青州司马的名义暂管青州事务。

  班彪刚一接到诏令就调遣两万士卒即刻增援雁门关,防备匈奴人的报复。随后,班彪又选拔出五万骑术精湛的士兵组建了一支骑兵,作为以后对抗草原蛮族的主力。汉人虽然体质偏弱,逊色于草原蛮族,但精良的武器装备完全可以弥补。以往的劣势在于汉地的马匹远远落后草原战马,现如今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

  草原大战的最大胜利者毫无疑问是匈奴人,草原霸主的名号现在才算是名副其实。广袤无垠的纳格兰大草原有百分之九十归于匈奴人,面积几乎相当于大汉三州之地。伊顿在王庭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天仪式,立起一面巨大的石碑,铭刻着匈奴人从一个小部落成长为草原霸主的所有重大事件。伊顿无疑是超越了历代大单于,被匈奴人尊为长生天之子,四方之王。

  蒙古人在此战中出力不小,伊顿慷慨地将女真旧地全部交给蒙古。伊顿又迁左贤王丘林所部至原鲜卑宇文部王庭,弹压残存的鲜卑人和诸多小部落。天角部落分到了原慕容部和拓跋部的地盘,一跃成为东部草原第二大势力。

  伊顿十分开心,笑容满面,直到得到汉人趁虚而入攻破匈奴右谷蠡王的消息。伊顿怒气勃发,当即亲率大军奔雁门关而来。

  雁门关此时守军数量已经有三万人,城墙也在班彪的命令下再次加固。当斥候传回匈奴大单于南下亲征的消息后不过半日,匈奴人兵临城下。雁门关外,匈奴大军仿佛无穷无尽,旌旗连天,遮天蔽日。

  雁门关守将是边关宿将,知道匈奴人不会立刻攻城,必须先制作攻城器械,这一过程或许要一天到两三天不等。一面飞报临淄,一面征募百姓准备滚石圆木等物。

  伊顿望着被修缮一新的雁门关,怒火渐熄。匈奴人虽兵锋正盛,士气高涨,但要想攻下此雄关却必定损失惨重。匈奴人现在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伊顿暗中做了决定,试探性攻击一下,若能拿下自然最好,拿不下就逼迫大汉求和。大汉朝廷想必不介意用一些粮食和盐铁来换取边关安宁。

  匈奴入寇的消息传到临淄,青州上下一片慌乱。暂代青州牧的班彪召集州府官员开会商议应敌之策。

  “匈奴大单于亲率大军南下,拥兵数十万之众,雁门关守军不过三万人,必无法阻敌于关外。不如弃关撤离,再迁北地百姓尽数南下,实行坚壁清野之策。”青州长史首先开口,他不看好雁门关守军的能力。

  此议一出,响应者众多。没有人有击败匈奴的信心,也不敢承担大战失利损兵折将的责任。

  班彪微微摇头,颇感失望。心怀畏惧之心,未战先败。待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