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新模式
个局域目标发动齐射覆盖。

  可以试想,三箭之内,每一阵都是三万支箭同时集中覆盖一个冲锋路线,三阵箭就是九万支箭矢,对于阵战、野战,受到通信技术和战场调度的制约,结阵大军数量一般而言不会超过十五万。

  第一波冲击至少得要七八千乃至是上万精锐,结果遭遇的是九万支箭簇,即便九万支箭簇最终只能杀伤千人,这也是不小的伤亡比。

  除了阵前双方的弓弩手,阵后,尤其是长杆兵器步阵身后还有弓箭手,不断以抛射方式向前方抛箭,因此箭簇会像暴雨一样下个不停。

  除非像罗马人那样,组成龟甲阵,亦或者技术和物质发达,能装备起大量的重步兵,而且还得是上下全身罩着的板甲,即便被射成刺猬也无所谓,否则腿上中一箭,后边的踩也能把你踩死。

  所以面对成千上万的如同雨点一样的箭簇,根本是毫无招架之力。

  除非像三国典韦那般猛夫,里外披挂两套玄铁甲,盾牌上再绑上一副玄铁甲,强顶着敌军狂风乱箭带人硬冲,最后即便被射成刺猬,也安然无事的这种猛人。

  不过能如典韦这般强人的毕竟是少数,对于普通人而言,能穿一套玄铁甲就已经够呛,三套玄铁甲,怎么也得一百四五十斤朝外了,没人能在背着六十多公斤的东西,合上兵器头盔等等,少说要一百六七十斤的家伙冲锋陷阵

  所谓的“箭不过三阵”,实则是道听途说不知所以。

  此时陆肇已放三阵齐射,待叛军弓弩手以最快速度攻入射程之内,迅速调整姿态,即刻开始还击,同时叛军弓弩手身后石炮车、床弩持续发威,攻击频率达到了前所之未有。

  百里燕的策略是步军继续龟缩在掩体工事,陆肇率领弓弩手齐射过后,叛军弓箭手抵近城下也不还击,咸军弓手人人配一面盾,头顶着盾牌都蹲下,谁也不要冒头。

  首先,还吃不准叛军什么时候攻城,叛军必然要以远程兵器,手对城墙守军进行最大程度的杀伤,城墙通道的占地面积有限,这意味着总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他百里燕在城墙上安置弓弩手的数量有限。

  而叛军是两阵弓弩手,每阵六千人,其占地面积自由度大,弓弩手密度高,这个时候顶风还击那是找死,没那个必要,而且叛军车弩、石炮车还在工作,贸然将人马堆在城墙上,那是自寻死路。

  其次是广信缺箭。别看一支箭簇挺简单,实际上箭杆都是一种原始的木工机滚刨加工而成,受到当下技术的制约,此种木工极生产效率不是太高,广信这么多年都忙着置办兵器铠甲,箭簇的储备严重不足。而且还是守城,箭矢射出之后捡不回来,没办法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