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巨款
依然可以用数量获得足够的丰厚的回报。

  战局的急转直下,几乎令人感到绝望,叶信无疑是其中之一,赵逊发出的军令晚于咸王一天抵达,信中默许了百里燕放弃蒲城,引诱晋军卷入战事的提议,但严令叶信所部不得向西出击,务必于援军抵达后,死守广信、鼎炀,否则军法从事。

  这是百里燕第二次看到赵逊“军法从事”的严令,上一次已经是六年前,尹秧城危在旦夕,赵逊下令战至一兵一卒,临阵退缩者军法从事。

  当天夜里,叶信召集诸将商议军机,如何战成了核心问题。

  此番援兵只有三万,合计叶信所部,共计六万人。鼎炀城守军两万,广信守军三万多人,北海郡其余各城兵力不会超过一万。

  守军除广信军外,几乎清一色都是战力疲弱的郡兵、杂兵,甚至是连兵刃都没有,拿着竹枪木枪未经严格训练的民军,以这些乌合之众对付二十万黑巾军几乎是天方夜谭。

  军机会的最终结论是分兵据守,广信公姜闵仍率部驻守广信本城,北海郡勤王军移防鼎炀,考虑到鼎炀城人口及城池不如广信,叶信自率三万兵马驻防鼎炀,百里燕先锋营则继续驻防广信。

  如此一来,广信守军将增加到六万人左右,鼎炀城也有六万人,尽管有半数以上的杂兵,但好过七八日之前仓促应战的恶劣形式,百里燕拖住雷霆天王,争取援军和准备时间的战略意图全部达成。

  决定了战略方针,还剩两个致命问题,一是鼎炀的骑兵如何配置,如果骑兵拴在城内充当步兵,那马匹的草料从何而来,将是巨大问题。

  二是叛军打下蒲城之后,是集中兵力打广信或鼎炀,还是分兵围困广信和鼎炀,而第二个问题决定了第一个问题。

  倘若叛军主攻方向在广信,这就意味着鼎炀的三万骑兵可以部署在城外,如果主攻方向是鼎炀,骑兵就只能龟缩于城内,或者提前将骑兵与广信军对调,让广信军填入鼎炀城,但显然做不到。

  这里咸军又不得不面对一个巨大的悖论,晋军会最终占领蒲城,但会不会出兵合击叛军。这个问题先锋营内部早有定论,但其他各军将领仍抱有幻想。

  百里燕断定晋军攻占蒲城之后,断然不会伸出橄榄枝,而以军事常识判断,倘若蒲城驻扎有晋军,叛军便不应该攻打广信,因为晋军在叛军背后,随时随地可能杀出来,所以只能去打鼎炀城。

  但问题是晋军会不会这么做,如果晋军就是抱着着广信失守,好捡便宜的心态,晋军断然不会在破城之前主动发起进攻。

  其次,黑巾军将谷柏、池田一线主力抽空,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