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剿贼(1)
  “魏先生方才来信,建议即刻将手中财货出手,前往晋国置办棉麻于年后经由海陆,运抵广信上岸。”

  “这是为何?”

  “此事本将也未放在心上,多亏魏先生提醒,方才觉得在理。

  徐国、宋国、志国今年遭遇蝗灾,产绵十之四五毁于蝗灾。此前刚有传言,本以为并不严重。如今看来此事已经迫在眉睫。照此发展,明年布匹、丝麻等物价格飞涨已成定局。

  眼下只有晋国、卫国大量产棉尚未遭蝗灾侵扰,但想必已有动作。秋后怕是来不及,所以你即刻赶去晋国购买棉麻,年后即刻送往广信,以解燃眉之急。”

  “可新政之后边税、海税加征了两倍不止,算上人事打点、走脚钱,即便运回咸国,价格恐怕也不是一般的高啊。”

  “倘若布价翻了两倍,即便边税、海税增加,棉麻织成布匹后,依然有一倍以上的利润。”

  “什么,一倍。”丁肃大吃一惊。

  “岂止一倍,倘若布价翻了三倍,其中的利润将会更大。魏先生料定,年后春初,物价仍将上涨,届时边税、海税仍可能再征,你需在年后将棉麻运回咸国,且越多越好。”

  百里燕信中荒村袭一事一笔带过,并未深究。重点将西寰推动《推商税》谋取咸国财税之事交代清楚。

  信中直言公孙岳新政,意在将过去十多年间,因农桑令挤压的劣质商品,以新政的名义,打击商人抄没家产,将积压在权贵勋戚手中的劣质霉变商品卖出,同时又能通过打击商人的名义中饱私囊,让权贵勋戚继续拥护咸王的统治,而黑锅则要通过舆论转嫁给晋国。

  而西寰已经窥破内朝敛财动机,看到新政弊端,决定将计就计,籍此机会引入晋国资本,彻底控制因新政打击下导致的资本和生产力真空。

  但新政的持续推进将不可逆的彻底破坏咸国工商生产力,最终让咸国变成物价奇高,而生产力严重不足,迫使晋国每年将不得不投入数以万计的物资,保障咸国老百姓生计,避免发生大规模暴动,将晋国军力拖在咸国。

  如果放任不管,晋国又有可能丧失对咸国的控制。

  西寰本意不想让咸国经济彻底败坏到不可收拾地步,如此只能加剧晋国吞并咸国土地后统治成本,甚至可能被咸国拖垮,而不得不放弃咸国,给咸国权贵勋戚做了免费嫁衣。

  百里燕据此判断,这股涨价风潮明年夏天之前就该有所遏制,而平抑物价的资本来源是晋国,晋国很可能在物价极高时强势介入接盘咸国的烂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