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走
  对这事,唯有林父赞同。他以为林怀瑾和韩东霖皆是有意,甚至想邀韩东霖来家里做客吃饭。

  这违逆的想法最终压死在林母手中,她宁死不从,也不愿意让不认识的进到林宅一步。

  她道,她为得全是林宅的安宁。

  而林怀瑾淡淡地想,林宅的安宁早已是没了,为得不过是一条命罢了。

  //

  到温如生的信时,暑假已经过了一半。

  寄的还是王家,王嫂转交。

  这次的信依然来的惊喜,林怀瑾独自坐在一旁,和第一次拆温如生来信时一样紧张,小心翼翼的,深怕掉了碎了。

  天井下,烈日的光毫不仁慈,阿康和弟弟妹妹玩得满头大汗,照在林怀瑾身上却又是另一番景色。

  她双手执信,微微低头,唇角擒着笑,细细看去,眸中竟泛着流光,比家中的琉璃盏都要好看百倍。

  信上开头称道,小谢与秋容:

  炎热盛夏,行过多地,终归家,父母却早已不在。

  北平一切如旧,路途见过许许多多悲憾,着实难受,只盼家园有日能回到如这盛夏般热闹。

  庆幸,我有李铭等友人接风,倒也不显孤独。

  我猜你正疑惑为何我开头称你小谢。

  信没有记错,是给怀瑾。称小谢是因写信前,在房中看书,翻到聊斋志异中的《小谢》

  小谢像你,俏皮,又有点胆小,但不时也有秋容的胆气。

  两姐妹虽顽皮憨跳,不乏少女天真。

  以此为称为一时兴起,无恶意,我也愿你永远如此。

  明日将同李铭启程往天津拜访友人,开学前归沪。

  来信得晚,莫怪,望好,勿熬夜。

  信的最后署名为温如生。

  如此兴致不失情趣,林怀瑾欣喜,无论他称她为何,至少他在外没有忘记她,后又不禁往深处想了想,眸中的流光也一点点黯去。

  而一旁莫佳青终于等到第二封信,解开了谜题,正窃喜,见林怀瑾这般,低嚎一声。

  她不懂又是哪里不对了?除了她看不懂的小谢与秋容,信不仅比第一封长,夸她少女,还告知她要去哪,这还不好吗?

  莫佳青思付了几秒,莫不是因为少女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