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万兽天罡阵
�弃读书的机会,就此困在窄窄的天地里,于是请求亲戚,在轮番劝说下,爸爸才再一次勉强同意。

  只是那个时候,已经错过了公立中学的报名时间,只能去县城里的民办高中,教学质量相对落后,“读的都是一些死书”。——2009年高考,孙玲的成绩在全校应届生中排名第一,却连二本线都没达到。

  查到分数的那一刻,孙玲知道属于她的学生生涯结束了。

  孙玲的高中毕业照,一排左四穿红衣服的就是她

  /02/

  面对清贫的家,和父母不愿意供她继续读书的眼神,19岁的孙玲,选择了和村里大多数女孩子一样的路——出去打工。

  2009年最炎热的8月,她和朋友坐上了那班南下的绿皮火车,到堂哥介绍的深圳一家电池厂上班,成为流水线上众多女工之中的一个。

  那是孙玲第一次出远门,去一个陌生繁华的大城市,只是这座城市的绚烂精彩与她无关。

  那个时候的孙玲与这座热情繁华的城市始终格格不入

  工厂里每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孙玲负责电池的检测,工作算不上辛苦,却枯燥乏味到极致,不需要有思考,不需要有想法,甚至不需要有自己的生活。

  因为是计件算钱,干得多拿得也会多一点,孙玲第一笔工资是800块,后来干得熟练了,每个月也能拿到一千多。

  这个工资在当时不算太低,但无数次她环顾车间,看着每个人机械地重复着一样的动作,悲哀地发现,她们所有人,和面前那些冰冷的机器,竟没有任何区别。

  更让她觉得害怕的是,身边大多数同龄人却越来越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像极了《肖申克的救赎里》所说:那些墙很有意思,一开始你痛恨它们,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其中,最终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存在,这就是stitutionalization(制度化)。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想要逃离这种可以一眼看完一生的、流水线式生活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也就在这个时候,曾经在心底种下的关于电脑的种子开始慢慢萌芽。

  高考刚结束不久,有个软件培训机构在孙玲的学校搞了个为期一周的夏令营活动,因为免费,好奇的她便报名参加了,具体的东西早已不记得,只记得通过电脑制作出来的酷炫ppt,深深震撼了自己,却没想到,日后这会为自己推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

  孙玲本打算高中毕业去这个培训机构学习,只是八九千块的学费对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