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道理

  蝶纤觉得,此时的诗情画意让她焦灼的心绪得以放松。

  每天,蝶纤守望在窗前,看到翠绿如织的银杏林中,楠一正骑行而近的身影,心里总是充斥着种种烂漫的向往。

  一天,临近傍晚,夏雨急骤。

  楠一眼瞅着窗外早已是雨雾凄迷,落雨滂沱,便决定不回去了。

  蝶纤也是这个意思。

  那晚,蝶纤复习的累了,便和楠一一起默默的赏雨。

  楠一站在半开着的窗边,点燃了一只烟,时不时的吸一口,从嘴里吹出袅袅的淡蓝烟圈。

  蝶纤坐在写字台前的木椅上,手里把玩着一只塑料小口琴,寂然中,凝眸于窗外。

  雨雾隐绰,银杏林披着梦的衣衫,娉婷温婉;淑女般可人的扇叶微曳,雨滴时而滑落,凄风惊飞的燕儿瑟缩在窗台之上,脉脉呢喃。

  “楠一!眼前的情境让我想到一首老诗!”蝶纤幽幽道。

  “你就是我心里的那首诗!”楠一接口道,吐出最后一口淡蓝的烟圈,丢掉闪烁着蝇头般光焰的烟头,拿起蝶纤手里的塑料口琴。

  “把你心里的诗吹给我听!”蝶纤淡然的笑道,双手托腮,明眸善睐。

  楠一倚靠在木窗前,半边身体遮掩了木窗,试着吹了几下,随后便认真的进入到了曲调里。

  口琴里的曲调仿佛是从一只轻柔的小嗓子里发出的,默默的讲述,娓娓道来。

  讲述什么呢?

  多年以后,在类似的落雨凄迷的日子里,老迈的蝶纤在病榻之上摩挲着这只塑料小口琴,她觉得楠一还守在一侧,正借着这只老迈的小口琴,娓娓的讲述着一段小城故事……

  蝶纤进入考场的时候,是含着盈盈热泪的。

  她记得,她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时候,是独自赶往考场的。如今,她知道,她这一生痴爱的人正在考场外默默的守候。

  她自然也记起了乔老师,记起了乔老师最后的叮咛。

  最后一场考毕,蝶纤兴高采烈的奔出考场,冲到操场之上,绕着操场跑了一圈又一圈。

  待她汗流浃背的停歇疲倦的脚步之时,她看到,楠一正在远处默默的注视着疯狂的她。

  “楠一!”

  楠一风驰电掣般的向她跑来,来至近前,他一把抱起了蝶纤,在原地转了三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