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琅琊草
�再编织这个了,很可惜,一个美绝伦的民间手艺……”张伟惋惜地说:“刚才我们经过的那块地,是专门种植的琅琊草,是一个个体小草编厂自己种植的,这个小厂很多年了,一直没有中断了这个手艺的开发,只是销路不好,品种单调,一直半死不活中……”

  “这里的家庭妇女都会编织这个吗?”陈瑶继续问张伟。

  “是的,不能说百分之百,可以说绝大多数,我妈就会,年轻时候学的,那是大队里组织‘识字班’集体搞编织,我妈在娘家还是生产标兵。”张伟说。

  “哦……”

  “其实,我想啊,这个东西既然能编织草鞋、草帽,为什么不能编织其他产品呢?比如,拖鞋、提篮、茶杯套、果盒、花盒……”张伟慢悠悠地说:“旅游产品的开发,不能跟大群,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打自己的品牌,利用自己的优势……而且,既然大家都会手艺,为何非得大动干戈建厂设房呢,向民国时期的琅琊草公司,家庭院落就是他们的厂房,家家户户都是他们的车间,无需投资弄这些,民间家庭妇女都是他们的生产工人。”

  陈瑶听得很兴奋,连连点头:“当家的,我开眼界了。”

  “这里还有让你开眼界的,”张伟停下车,指着路边大片柳条地:“你看。”

  “啊哈,这么多柳条啊,真壮观,好看,”陈瑶由衷地赞叹:“这是用来干嘛的?”

  “著名的瑶蒙柳编的原料基地,”张伟笑嘻嘻地:“瑶北山区、平原的传统技艺。”

  “都能编什么?”

  “花盆套、花篮、吊花篮、挂蓝、纸篓、洗衣筐等等等等,很多很多,主要用来出口,前几年出口量很大,但是现在……”

  “咋了?”

  “现在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在工艺和产品类型上落后了,像琅琊草编一样,处于没落状态。”张伟叹息了一声:“思路决定出路,关键在于换脑筋啊……”

  陈瑶沉思着,没说话。

  张伟拉着陈瑶转悠了一天,看了很多地方,也参观了几家小规模的个体柳编厂,查看了部分产品,还到几家仍在编织草帽的琅琊草编织户去观摩了农家妇女的手艺,带走了部分样品。

  回家的路上,陈瑶拿着手里的美样品反复查看,凝神思考。

  张伟边开车边对陈瑶说:“今天思路有没有什么启发?”

  “张老大,我服了你,你很有一套思路。”陈瑶突然认真地扭头对张伟说。

  张伟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