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章:建设
速前进,而遇到土质干硬的区域,牛就可以带着马缓慢前进,不会停下来。

  这种三铧重犁在技术上,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只是将原本的重犁放大,将一副铧犁改成三副铧犁并行,再加上这段时间技术的积累,对铧犁的改造对陈宪来说并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难度。

  重犁的改进,陈宪从春耕过后就开始进行,经过五六次的试验和改进,如今已经成功定型。

  新式重犁的效率达到老式重犁的2.5倍以上,一台重犁一天能耕地二十亩!

  这在现代的机械面前当然不算什么,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奇迹。

  陈宪将新式重犁复制了十套,又强迫杨白两家卖给自己数十头牛马。

  杨白两家没有这么多牛马,但杨妙真和彭义斌来时,带来不少骡马驼粮草。

  被陈宪威胁逼迫,两人无奈,又派人来东庄子求见了杨妙真和彭义斌,从他们手里将这些骡马给买了下来。

  杨妙真和彭义斌倒也算大方,反正他们一个全军覆没,一个也没打算再带炮灰回去。

  金国牛马价格比宋国便宜,若是在宋国,一匹挽马,也要七八十贯钱。

  如今金国还占据着燕山山脉北边的大片牧场,马匹还算充足,市面上的马价就比宋时要便宜不少。

  如今金国市面上,一匹挽马近三十贯,牛价十六七贯。

  数十头牛马,价格不低,陈宪手里没有那么多铜钱,就提出用重犁换牛马。

  新式重犁这么大的身量,瞒不了人,两位员外听探子说这东西一天能耕二十亩地,早就眼馋的不行,如今陈宪愿意用这宝贝换牛马,两个员外自然是喜出望外。

  双方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陈宪最后用十副重犁,从杨白两家换来了配拉五副重犁的牛马。

  陈宪自己又赶制了五副新型重犁。

  用这五副新型重犁,配合新招募的劳力,只用了半个月时间,陈宪就将千多亩农田种上了黄豆。

  自从陈宪打败了杨白两家请来的援兵,陈宪手下工人的家属就开始大量申请要来新庄子定居。

  新庄子的东半边很快就住满了,中间新建的砖房也很快分完,这些新来的家属,给陈宪带来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农业合作社运转顺利,工程队的运转也很顺利,有了三百多俘虏的加入,工程队人手充足,砖房的修建速度也大幅增加。

  新庄子的建设走上了良性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