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炼钢法
渗碳炼钢的。

  渗碳炼钢法,是陈宪所知的技术最简单的炼钢法,比现在宋朝人使用的灌钢法还要简单,但生产出来的钢材质量却远超灌钢法。

  除了渗碳法,陈宪还打算用生铁退火结合百炼法来生产钢材,作为明面上的幌子。这座炉子还能用来作为生铁的退火炉。

  实际上,锻造好兵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钢,只要解决了优质钢材的问题,至于之后的包刚法,附土淬火等并不复杂。

  陈老甲不亏是老匠人,虽然不识字,但对技术的理解力却极强,也十分敏感,很快就弄明白了陈宪的意图。

  和陈老甲交流完铁匠作坊和闷烧炉子的规制,陈宪边告辞离开了陈家。

  离开陈家后,陈宪并没有马上返回杨府,他信步在庄子里闲逛起来。

  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之后,对一千多年前世界的好奇终于在陈宪心中占了上风。

  他沿着杨府的院墙向着杨府的前门走去,据说杨府前门外的那条东西向大街,就是整个庄子最繁华的地方。

  走在街巷中,陈宪有些失望。

  这里的街巷,除了杨家大院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古香古色,路边的土坯瓦房、土坯草房和陈宪记忆中九十年代,大山里穷乡僻壤的街巷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更破旧,更狭窄,更污秽。

  污水横流的小巷,鼻端让人作呕的混杂臭味,这一切,无法带给他哪怕一点点想象中宋朝的诗意。

  说是街巷,其实没有什么商铺,从陈家出来,绕着杨家大院走了半圈,陈宪只看到了一个杂货铺和一个卖吃食的胡饼铺子。

  沿着杨家大院的西侧走了近百米,陈宪终于走出了小巷子,来到了一条五六米宽的正街上。

  走上正街,第一时间吸引他的是杨府对面那个规模不逊于杨府的宽大宅院。

  在宅院阔气的正门上方,一个匾额上写着“白府”两个大字。

  看到这个宅院,陈宪才知道,原来这东庄子并非杨家一家独大,他心想,难怪杨员外只称员外,没人叫他庄主。

  夹在两个大院子之间的东西街道,倒有那么几分人气。

  在两家大院子的西边是整个庄子里最“繁华”的一段街道,陈宪在这里看到了一家茶铺,一家酒食铺,两家杂货铺子,一家铁匠铺子,一家客店。

  铁匠铺子在街道南边,距离白府西墙不远,正是庄子最“繁华”的位置。

  在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