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一章:消化,山东的扩张
遣地方官员,用之前被渗透的高丽龙州,麟州等地区,受过基础教育改造的高丽人担任公职人员,对当地穷苦的高丽农夫和奴婢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很快让占领区安定下来。

  在短短半年中,陈宪那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学校为核心,以农业公司为补充的乡镇管理体系也在控制区迅速建立起来。

  之所以停下在高丽半岛扩张的脚步,是因为陈宪发现,之前在高丽西北部渗透区培养的勉强可用的高丽本地人才,只勉强够帮他控制控制这么大一块区域。

  为了避免失控,陈宪耐着性子,停下脚步,等待这块区域的消化。

  ……

  在山东,陈宪制定的四线扩张计划,进展的还算顺利。

  在西线,金人对陈宪的扩张十分不满,甚至派出军队,想要抢回失去的底盘,但在和陈宪的西路军碰了一次之后,就缩回去。

  至于南线,黄河以北的底盘,本就是宋国人放弃的缓冲地,对于陈宪的推进,南宋人反应并不大,只是派人来询问了一番。

  反倒是北线的推进比较顺利。

  自从上次战后,木华黎就一直龟缩在中都城,训练受其控制的华北的汉军部队。

  于此同时,木华黎四处征召工匠,令其聚集于中都城中,日夜不同的打造火绳qiāng,铸造火炮。

  经过一年的训练之后,木华黎又带着一部分华北汉军前往山西攻略。

  对于陈宪在北线的侵袭,木华黎完全不闻不问。

  按理来说,这个时候,陈宪应该加快在北线的推进速度,趁着木华黎无暇东顾的时候,能占多少底盘,就占多少地盘。

  但陈宪却不能这么做。

  在华北平原上和蒙古人作战,如果没有稳固的后方,那就太吃亏了,这个时候,陈宪不顾一切的的占领更多底盘,又无法修建足够的城堡进行保护,那一旦刺激的蒙古人从中亚回师,这些没有城堡保护的底盘,就反而会变成蒙古人的补给站。

  ……

  确定木华黎真的离开了中都之后,陈宪曾经犹豫要不要率领大军,直扑中都,但犹豫了好几天,最终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上次和木华黎大战一场之后,陈宪对这个敌人就非常关注。

  知道对方经营中都之后,陈宪就立即成立了一个情报组,专门攻略中都和监视木华黎的行踪。

  这个被陈宪命名为“十九组”的情报小组,为了监视木华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