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三章:侦骑交锋,大战开幕(元旦加更一章)
  在双方侦骑相遇的初期,类似这样的战斗场面不断的重演。

  逼的蒙古侦骑不得不变得更加谨慎的同时,也不得不加强了侦骑的规模,从十人小队,提高到三个牌子头一起行动。

  而且,遇到陈宪的侦骑的时候,这些蒙古侦骑再也不敢迎头就冲了,他们往往在百米外就停下脚步,用轻箭吊射百米外的陈宪骑兵。

  这些年下来,火绳qiāng和三眼qiāng的制造方法,不可避免的扩散了开去。

  陈宪很早就意识到,他根本不可能阻止火绳qiāng的外流,上万条qiāng发到士兵手里,有遗失的,有战死士兵丢掉没有找到,有连士兵和qiāng支一起失踪的,这些年下来,火绳qiāng至少丢掉了几百把。

  当陈宪第一知道外面有人开始仿制火绳qiāng的时候,他还以为是自己工厂的技术流传了出去。

  但当他拿到第一把外面仿制的火绳qiāng,他就知道,这种技术很可能不是从他工厂泄露出去的,而是外面有工匠根据他流失的火绳qiāng,破译了这种简单火qiāng的制造方法。

  原因很简单,外面仿制的火绳qiāngqiāng管后方的封口并不是罗丝,而是直接热锻焊接封口。

  当初制造火绳qiāng的时候,陈宪钻了牛角尖,非要按照资料图纸,用螺栓来作为qiāng管后端封口,实际上,用热锻直接焊封,也并没有什么不妥,只是将来qiāng管内部磨损严重时,不那么容易返修。

  当外面的仿制火绳qiāng第一次出现后,火绳qiāng的制造技术就很快扩散开来,在金军和华北的地主豪强军队中流行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陈宪会轻易将火绳qiāng的生产技术卖给宋国人的原因。

  所以,蒙古人并非第一次见火绳qiāng,实际上,作为一个新兴的军事组织,他们对于新武器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敏感性。

  蒙古人很早就知道,火qiāng在百米之外,准头就急速下降这个事实。

  所以,他们会做出在百米外吊射陈宪使用火qiāng的轻骑兵这中战术,就不值得奇怪了。

  面对蒙古人的这种战术,陈宪的侦查轻骑兵掉头就走,并不纠缠。

  他们会引着蒙古侦骑一直退到马步兵埋伏的地方。

  在诱敌的过程中,轻骑兵会在一里之外,通过鸣qiāng通知埋伏的马步兵。

  于是,这追来的蒙古骑兵就难免被马步兵打黑qiāng。

  吃亏吃多了,蒙古骑兵在追杀陈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