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章:明州港
��帆船,比启明星级商船大一倍的四五千料的大船也并不罕见。
就算在王盛的船队中,启明星级帆船也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一艘典型的密州红头船,这艘船属于密州大海商徐文,是一艘四千料{载重量两百四十吨左右}的帆船。
随着船队进入甬江口,王盛下令,让船上的士兵脱下盔甲,换上水手衣服,一部分水兵留在甲板下面的军火库值班室值班,以防意外发生。
很快,船队沿着甬江缓缓抵达了三江口附近。
抵达目的地后,徐家商船上放出一条小船,载着徐家掌柜和几个伙计先登上甬江东岸的码头。
小半个时辰后,徐家掌柜从码头返回坐船,挂出旗帜,示意大家随他靠岸。
作为密州数一数二的大海商,徐家在明州港有着广阔的人脉。
十余艘帆船靠岸后,几个穿着宋国公服的官吏在徐家掌柜的陪同下,一一登船点检。
在每人收了徐掌柜或多或少的金饼之后,这些官吏草草的验看登记了货物之后,便下船去了。
对于王盛的六搜船上的货物,只登记了铁器,藏在底仓的玻璃,转轮火qiāng,肥皂等货物都没有登记。
接下来,王盛组织人手,按照是市舶场官员登记的货物货物的数额,从船上卸下数额十分之一的铁器,装上了市舶场运送抽分的马车{所谓抽分就是抽成,相当于市舶税},拿到了市舶司的公凭。
有了这张公凭,王盛就能在明州港发卖船上的货物了。
接下来几天,王盛在徐家掌柜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些明州坐商,开始销售船上的货物。
事实证明,陈宪的眼光还算不错,他给商船准备的货物,明州商人都非常感兴趣。
无论是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还是不会生锈的铁器,又或者是大块的肥皂,都让本地商人十分看重。
几天功夫,船上的货物就销售了大半,王盛又按照陈宪的要求,在明州市场上采购了一些优质的丝绸,精美的瓷器。
这天,王盛正在包租的客栈院子里算账,一个昨天购买了不少货物的明州坐商求见。
这位名叫王瑜的明州商人用晦涩难懂的明州话和王盛寒暄了几句,幸好王盛少年时跟随父亲跑海,学了不少方言,这明州话也能简单应付几句。
寒暄过后,王瑜对王盛说道:“王总管,我的一位大主顾,看了你家的货物,十分感兴趣,想要包下你剩余的货物,但他想见你一见,不知道王总管可有兴趣?”
就算在王盛的船队中,启明星级帆船也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是一艘典型的密州红头船,这艘船属于密州大海商徐文,是一艘四千料{载重量两百四十吨左右}的帆船。
随着船队进入甬江口,王盛下令,让船上的士兵脱下盔甲,换上水手衣服,一部分水兵留在甲板下面的军火库值班室值班,以防意外发生。
很快,船队沿着甬江缓缓抵达了三江口附近。
抵达目的地后,徐家商船上放出一条小船,载着徐家掌柜和几个伙计先登上甬江东岸的码头。
小半个时辰后,徐家掌柜从码头返回坐船,挂出旗帜,示意大家随他靠岸。
作为密州数一数二的大海商,徐家在明州港有着广阔的人脉。
十余艘帆船靠岸后,几个穿着宋国公服的官吏在徐家掌柜的陪同下,一一登船点检。
在每人收了徐掌柜或多或少的金饼之后,这些官吏草草的验看登记了货物之后,便下船去了。
对于王盛的六搜船上的货物,只登记了铁器,藏在底仓的玻璃,转轮火qiāng,肥皂等货物都没有登记。
接下来,王盛组织人手,按照是市舶场官员登记的货物货物的数额,从船上卸下数额十分之一的铁器,装上了市舶场运送抽分的马车{所谓抽分就是抽成,相当于市舶税},拿到了市舶司的公凭。
有了这张公凭,王盛就能在明州港发卖船上的货物了。
接下来几天,王盛在徐家掌柜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些明州坐商,开始销售船上的货物。
事实证明,陈宪的眼光还算不错,他给商船准备的货物,明州商人都非常感兴趣。
无论是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还是不会生锈的铁器,又或者是大块的肥皂,都让本地商人十分看重。
几天功夫,船上的货物就销售了大半,王盛又按照陈宪的要求,在明州市场上采购了一些优质的丝绸,精美的瓷器。
这天,王盛正在包租的客栈院子里算账,一个昨天购买了不少货物的明州坐商求见。
这位名叫王瑜的明州商人用晦涩难懂的明州话和王盛寒暄了几句,幸好王盛少年时跟随父亲跑海,学了不少方言,这明州话也能简单应付几句。
寒暄过后,王瑜对王盛说道:“王总管,我的一位大主顾,看了你家的货物,十分感兴趣,想要包下你剩余的货物,但他想见你一见,不知道王总管可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