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三章:百里侯
p;一说杨九,张木匠就不吭声了,当初那杨九曾经被陈宪待在身边手把手的教了半年时间,瞎子都能看出,那就是陈老爷的大弟子,没想到转头就被送进了学习班,受的打击太大,如今基本上成了废人一个。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父亲,张松立即就投入到了繁忙的工作当中。

  张松这个县令可不是好当的,他作为陈宪手下的第一个县令,许多事情都没有先例可循,需要他一点点的琢磨。

  而且,他这个县令和金国的县令不同,头上还骑着一群督政员呢。

  根据陈宪规定,县一级的督察员由县内各镇的地方督政院按照各镇的人口比例选派。

  县督政院的职权范围和镇督政院差不多,只不过他们管的是县令,总的来说,张松这个县令无论是发布政令,还是花钱办事,都要被督政院困住手脚的。

  困住县令手脚的除了督政院之外,还有县法院,县检察署。

  按照陈宪给出的县级政府大概框架指导来看,县检查署的检察官,在掌握了县令的犯罪证据之后,就有权启动对县令的调查,而一旦调查启动,县令在检察官面前,就和普通罪犯没有太大区别。

  至于法院,只要掌握一定证据,不但可以传唤县令,就连高高在上的督政员都能传唤。

  张松觉得,自己这县令简直就像老师嘴里的背锅侠,不但什么事情都要干,还有一堆人看着,出了事情,甩锅都没地方甩,只能自己背。

  不过他这县令,比起金国的县令,实际权利却又大的多,金国县令说得好听是县令,说得难听点,就是个县城令,差一点的就是个县衙令。

  现在乡里稍有实力的豪强,有几个会把县令当一回事?大家也就是维持个表面的和气罢了,一旦翻了脸,县令还能让衙役弓兵去打堡寨不成?

  就算在县城里,县令也不是为所欲为,他们还要受到衙门里那些积年胥吏的蒙蔽,有的人更是被胥吏耍的团团转。

  张松就曾听说,河南那边有个县令,就因为受不了胥吏的蒙蔽和弄法,想要惩处衙役班头,没想到这县衙的衙役都和班头穿一条裤子,县令的命令竟然无人理会,完全被架空。

  那班头就在大堂之上,县令面前,自顾自的一套大刑伺候,当着县令的面就要将人犯屈打成招,那县令激愤不过,冲下大堂,从一个衙役手中夺过一根水火棒,一棒打死了那班头。

  最终,那县令终因打死了人,丢了官帽,十年寒窗付诸东流。

  金朝的官员,越是基层,就越是难做,到了县令这里,就只剩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