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四章:炼铁技术
emsp; 但要敞开生产扎甲,陈宪还需要做一些准备,比如修建更多的水力工场,复制更多的扎铁机。

  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多的铁料。

  这个时代的竖炉炼铁,一炉下来只能练一两千斤生铁,全部抄成熟铁,也不过千斤左右,折叠锻打再浪费一些,最终能做铁甲的都不足八百斤,一身甲骑的重甲动辄五六十斤,一炉铁下来只能锻甲十几副。

  这个时代的竖炉炼铁,并不能持续生产,往往是建一个炉子,只能出一炉铁,从建炉,到出铁,再到抄铁,下来往往要十多天时间,以陈宪的水力工厂的效率,怕是要几十上百个炉子才能供应的过来,更不要说陈宪还打算进一步扩大水力工场的数量和规模。

  一个竖炉和抄铁炉,至少需要十几个人伺候,一百个就需要上千人的炼铁工人。

  霍家的铁场拢共也只有两百多号人,别说人不够,就算是够了,陈宪也不会把人力都浪费在这上面。

  所以,陈宪必须对现有的炼铁技术进行改进,才能将他水力工厂的优势发挥出来。

  在改进炼铁技术的同时,陈宪也对采矿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

  宋代开采铁矿铜矿,多采用水火法,也就是先用火烧,然后用冷水猛激,冷热突变之下,矿石就会因为热胀冷缩而自动开裂。

  陈宪尝试着将黑火药用在开采中,大幅度加快了采矿的速度。

  只是用火药开矿,危险性极高,陈宪亲自监督观察,大半个月时间,制定了一套安全规则,比如放炮前的情场和点名等制度,并派兵监管矿场,用罚款和皮鞭来让矿工牢记安全守则。

  可惜陈宪毕竟不是神仙,他制定的安全守则其实错误百出,火药开矿还是发生了灾难。

  但陈宪不可能因为灾难就停止用黑火药开矿,他只能用“这就是时代进步的代价,这样蹩脚的理由来安慰自己。”他只能在每一次事故和灾难之后,将每一次血的教训都写进安全守则中去……

  火药运用在采矿中之后,如何将炸出来的矿石运出矿坑就又成了问题。

  这个时代开矿,大都是露天矿坑,要靠人将矿石从矿坑底部背上来,不但慢而且危险,松散陡峭的坑壁常常摔伤矿工。

  陈宪让人制作了木轨矿车,用绞盘绳索牵拉,一下子加快了矿石运输速度,采矿方面的瓶颈算是解决了。

  炼铁技术的改进却并不顺利。

  陈宪打算用那位网络写手手机资料里的简单的现代高炉资料在这个时代复原出能够连续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