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三章:参谋
��了起来!

  陈军甚至在南北两岸的开挖了两座水寨,以供船只躲避即将到来的夏季洪水。

  在这个过程中,金军派来了越来越多的军队,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终他们绝望了,将压在陈军大营外的大军全部调回了开封城……

  陈军发动的这场战争,和这个时代所有的战争都有些不同,他前期准备工作和执行过程是如此的复杂,绝没有那一个将军能制定出如此详尽的计划,对物资人员进行如此复杂的调动和协作。

  占领滩头,修建浮桥,将上万士兵和民兵送过黄河,修建棱堡,调配物资,修建栈桥和水寨……

  等等这一系列的复杂行动,别说李石,就算是陈宪,也绝不可能做到。

  这就是并不参谋司的杰作。

  实际上,在一年前陈宪就在参谋司下面成立了伐金参谋本部,调配了一大批参谋人员,让李石、杨妙真,杨小乙担任参谋本部的正副参谋长,让他们带领数百人的参谋人员,制定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对于这种提前制作详细作战计划的行为,骑兵出身的杨妙真极为抗拒,所以,她的作战计划也就十分粗陋,几乎等于没有。

  但步兵出身的李石和杨小乙则对这种提前制定计划的做法比较认同,所以他们真的就在大量参谋的帮助下,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

  不但是制定计划,在接下来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参谋本部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大量参谋的辅助,以这个时代的军队管理模式,绝对无法执行如此复杂的作战计划。

  ……

  就在陈军按照作战计划,在黄河对岸建立完善坚固的滩头堡垒的时候,蒙古人花了四个月时间,终于通过了金国人在潼关东部狭长地区所修建的棱堡带。

  连东海过军队都没办法的棱堡,蒙古人当然也没有办法,他用的是和杨妙真一样的笨办法,那就是在棱堡大炮射程之外修建土墙和简易棱堡,将棱堡围困起来。

  一旦棱堡被围困起来,那它本身的作用自然也就失去了。

  在欧洲棱堡兴盛的年代,欧洲各国的国力和军队人数一直不多,棱堡就成了各国防御敌人的天堑。

  到了拿破仑时代,随着欧洲各国进入工业时代,各国国力大幅增长,其军队人数也大幅增加。

  当军队人数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分兵包围棱堡之后,各国依然能组织起大兵团入侵敌国。

  这个时候,棱堡的价值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