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四章:硫酸
�发生反应,生成硫酸。
由于混合气体不断涌入,水蒸气不断产生,铅桶中的气压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多余的气体通过圆筒上段的一个铅管通往下一个相同外形的铅桶的下端入气口……
在铅桶中生成的酸雾渐渐凝结,降落在铅桶的底端,并通过铅桶最底端锥形尖端的出料口,流入下面的细口陶罐中,被收集起来。
经过几次调试改进后,这个微型的铅室法硫酸生产线就成功的生产出了硫酸。
铅室法硫酸生产线,无论从原理上,还是从工艺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难点,以陈宪掌握的手段,建造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光是生产出硫酸还并不算成功,原料的配比,喷洒水量的多少,都需要掌握,才能生产出杂质比较少,浓度比较高的硫酸。
好在再那位网络写手的资料中有元素周期表和铅室法的反应方程式。
根据这两样东西,陈宪就能比较容易的计算出各种原材料和添加剂的比例,再通过实验,就能将各种原料的配比固化下来。
最终,陈宪生产出了浓度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浓硫酸。
百分之七十的浓硫酸经过加热蒸馏,就能得到98%的浓硫酸。
有了浓硫酸,就缺浓度95%以上的酒精了。
这个时代酒不难找,但95%的高浓度酒精就不可能存在了。
陈宪只能通过先反复蒸馏来提高酒精的浓度;最后再通过生石灰去吸取酒精中最后的水分,终于得到了足够浓度的酒精。
真正的难度反而是初中课上看似简单的制取乙醚的实验。
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不知道制取乙醚所需的温度,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温度计!
没有温度计,这个实验就变得难以控制。
以陈宪现在掌握的技术,制造温度计完全是痴人说梦,他连制造玻璃的能力都没有。
没有温度计,陈宪只能用笨办法,为了调节温度,他制作了一个可以调节高度的炉子,通过调节炉子高度,控制加热陶瓶和热源的距离,来控制加热的温度。
为了取得尽量稳定的热源,他命令手下制作了重量完全一致的煤球,每次加入炉子的煤球要完全一致,炉子要做的密不透风,唯一的通风口要标记刻度……
他想到了一切自己能想到的方法来控制实验环境,又用了一个多月的笨功夫,才终于稳定的制造出了乙醚……
在制造硫酸的�
由于混合气体不断涌入,水蒸气不断产生,铅桶中的气压增大,在气压的作用下,多余的气体通过圆筒上段的一个铅管通往下一个相同外形的铅桶的下端入气口……
在铅桶中生成的酸雾渐渐凝结,降落在铅桶的底端,并通过铅桶最底端锥形尖端的出料口,流入下面的细口陶罐中,被收集起来。
经过几次调试改进后,这个微型的铅室法硫酸生产线就成功的生产出了硫酸。
铅室法硫酸生产线,无论从原理上,还是从工艺上,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难点,以陈宪掌握的手段,建造起来并不困难。
不过,光是生产出硫酸还并不算成功,原料的配比,喷洒水量的多少,都需要掌握,才能生产出杂质比较少,浓度比较高的硫酸。
好在再那位网络写手的资料中有元素周期表和铅室法的反应方程式。
根据这两样东西,陈宪就能比较容易的计算出各种原材料和添加剂的比例,再通过实验,就能将各种原料的配比固化下来。
最终,陈宪生产出了浓度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浓硫酸。
百分之七十的浓硫酸经过加热蒸馏,就能得到98%的浓硫酸。
有了浓硫酸,就缺浓度95%以上的酒精了。
这个时代酒不难找,但95%的高浓度酒精就不可能存在了。
陈宪只能通过先反复蒸馏来提高酒精的浓度;最后再通过生石灰去吸取酒精中最后的水分,终于得到了足够浓度的酒精。
真正的难度反而是初中课上看似简单的制取乙醚的实验。
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不知道制取乙醚所需的温度,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温度计!
没有温度计,这个实验就变得难以控制。
以陈宪现在掌握的技术,制造温度计完全是痴人说梦,他连制造玻璃的能力都没有。
没有温度计,陈宪只能用笨办法,为了调节温度,他制作了一个可以调节高度的炉子,通过调节炉子高度,控制加热陶瓶和热源的距离,来控制加热的温度。
为了取得尽量稳定的热源,他命令手下制作了重量完全一致的煤球,每次加入炉子的煤球要完全一致,炉子要做的密不透风,唯一的通风口要标记刻度……
他想到了一切自己能想到的方法来控制实验环境,又用了一个多月的笨功夫,才终于稳定的制造出了乙醚……
在制造硫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