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七十二章塞尔柱的皇帝来了
p;其实赵祯对图格鲁克是相当佩服的,塞尔柱能有今天的疆域,和他率军作战分不开。

  这位皇帝和自己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时间也是相差不多的,在大宋自己率领大宋崛起的时候,也正是图格鲁克率领塞尔柱突厥崛起的时候。

  他先是集中力量击溃了乌古斯叶护沙赫马立克,在短时间内便领有全部的乌古斯部落,之后在木鹿附近丹丹坎战役中,塞尔柱军大败伽色尼王朝的大军,连克几处城邑,并占领呼罗珊全境。

  那时候的图格鲁克定都内沙布尔,建立行政机构,自封为“呼罗珊伯克”,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图格鲁克并没有放缓脚步,他清楚的认识到兵锋正盛的时候是扩展版图的最佳契机。

  领兵继续西进,并吞米迪亚,进据赖伊、哈马丹。之后的时间里他率领塞尔柱人开始骚扰拜占庭的亚美尼亚边地,并且与兄弟在卡佩特罗战役中击败拜占庭-格鲁吉亚联军,但双方很快议和。

  而后来塞尔柱的疆域不断变大,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地区伊斯法罕,攻陷这里之后并迁都于此。

  这与赵祯率军北伐燕云并迁都有着惊人的类似。

  这样的君王岂能不见一见?并且双方之间还有这大量的利益交集,虽然双方之间因为黑汗大打出手过,但也正是应了汉家的那句老话“不打不相识”。

  作为阿巴斯王朝的继承者,图格鲁克终于认识到东方文明的恐怖。

  在与大宋交战之后,便再也没有过东进的打算,因为他很可能因为继续东进而失去眼下塞尔柱的稳定和繁荣。

  丝绸之路的恢复使得塞尔柱看到了好处,也让图格鲁克尝到了甜头,大量的货物出现在了塞尔柱,这在他看来不单单是在榨取塞尔柱的财富,更多的是给塞尔柱提供丰富的物资,同时也让塞尔柱在四周之路上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赵祯与图格鲁克有着丰富的交流,书信往来和使者互通已经“正常化”,双方之间对彼此的了解已经相当透彻。

  所以才不会有任何冒失的举动出现,当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交流,汉话成为塞尔柱的第二语言,并且还在进行大量的传播,以及扩散。

  这就是强国的表现,大宋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不断的发展,当然在赵祯看来还是不够的,因为却少一种类似于“灯塔”的强度。

  大宋的实力对于西方人来说还是停留在一个未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只能依靠商贸进行发挥,却不能用更为强大的方式进行震慑。

  瞧瞧这时代的人,在他们的信仰中,力量还是决定一切的关键要素,只要你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