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 顶着敌船的脑门开炮
��重录永乐大典。

  这就是18年前的事,目前收录在紫荆城的永乐大典也还有八千册,可对比永乐时代依旧少了足足几千册书籍资料。

  郑和宝船里描述的长四十四丈四尺的真宝船资料,就是属于遗失资料。

  伴随两人的话,许俊贤倒是笑了起来,“虽然没有详细资料我也没法随意建造,可陛下只要愿意鼓励全大明的船工匠人去革新各种技术,在现有福船上推陈出新,搞出来更大更好的船只,也不会是多难的事。”

  “一百多年前,成祖都能造出那样的大舰,没道理你们这些后人反而做不到,无非是以前,大明对工匠匠人的压迫太严重了。”

  说到这里他还玩味的看了眼张居正和张四维等,士农工商层层分集,在大明最苦逼的绝对不是商,而是工农。

  在他注视下,张居正果断认真的拜了一礼,“仙君明鉴,以前我大明士大夫阶层是有些目光狭隘,可自从童仙君等人降临开始,各种思想风暴早已经席卷大明内外各阶层。”

  “在许仙君来之前,我大明工匠待遇,生活环境就已经在大幅度改善提升,内阁也颁发了政策,鼓励民间匠人各种发明革新,只要有真正功效,大明朝廷会不吝封赏。”

  “今日见到许仙君这样的仙人,都对庖厨、工匠技艺如此精通,我等自然再不敢轻慢匠人。”

  大明士大夫看不起工匠,各种约束打压,是上百年的传统,可是西洋热开始起,这件事还真的在悄无声息间转变了,就是童健等人没来之前,万历初年江南一带,各种有手艺的工匠人,生活水准也是在大幅度提升的。

  毕竟这是资本主义萌芽正在出现发展的时代,真正有手艺有技术的人还是很吃香的,被各种小资本萌芽高薪聘请。

  朱翊钧也乐了,“仙君说的不错,就算没有永乐大典和以前的宝船资料,但鼓励匠人们去革新创造,我就不信咱们这些后人,反而不如先辈们那样荣光。”

  “元辅张先生,我觉得可以把步子迈的更大一点,若谁能制造出百年前的郑公公宝船,朝廷可以赏爵,世袭的伯爵,若制造出这样宝船的人,是许多个,那就分开来各荫子锦衣卫千户。”

  自从一个个仙君降临之后,看不起工匠什么的,这已经是最错最错的观念了,没见人家许俊贤仙君都亲手制作食物,制作各种刀剑器物么?你要是还坚持以前那样的观点,怕不怕被仙君一道雷光劈死你?还让你遗臭万年!

  就是在众人说笑中,驶入运河的12艘大船,也逐渐停泊在了岸边,这一带运河的人和船货等等,也都被朝廷安排的人手清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