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张屏林
r />
这府中格局不差,但灯火寥寥,十分阴暗。各色人等穿行而过,尽皆神色匆匆,一脸愁容。那侍女却并不为周围的萧瑟气氛所动,神态颇为宁静,一路上温声与韩松说话。两人走过不少阶梯走廊,绕进一楼台上的暖阁中。侍女领她进了门,禀道:“老夫人,你看看这孩子吧,怕是冷风入肺了,竟不能说话。”
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妪躺在一副凭窗的坐榻上。她原本望着窗外,此刻要转过头来,那侍女连忙上前搀扶,帮她缓缓半转过身来,原来这位齐老夫人自己并不能行走。
老夫人十分和蔼,见了韩松,露出一脸笑容,连说几句话,但是语调屈折,声音又含糊,韩松没听出来。
那青衣侍女道:“老夫人如今把官话忘了,说的是江东的家乡话,请你凑近给她看看。”
齐老夫人满面皱褶,但眼神十分清明,从披肩中缓缓伸出左手来,握住韩松的手。她手心十分温暖,身上有一股药材的陈香,韩松心里一暖,脸上也回了一个笑。
齐老夫人摸摸她的头,絮絮叨叨地说了好一串,那侍女听了笑道:“老夫人说看小娘子面熟哩,仿佛哪里见过似的。”
又道:“给你说了方子,这便去配药来。拣现下城里有的,连服三日便可好些啦。”
韩松听了,大为欢喜,顿时对齐老夫人更加亲近。侍女在榻边加一方软垫,让她坐下。又把老夫人搀回面向着窗外的位置。韩松凑在边上看了,只见这阁楼地势颇高,能看见城楼。城门外一片雪地夹在两侧山岭中,墙头则三停五步地驻守着士卒,不时能听到短促的号令声。
此时正是傍晚,岭外半沉着一轮落日,光芒辐照,把山城雪地染得赤红一片。城墙上一扇旗帜在风中倒卷,亦被映得黑红,上面有个“齐”字。
侍女见她有惊叹之色,笑道:“日照彤红,是以此处又唤做彤岭。”
又埋怨道:“这楼上四面透风,老夫人偏整日坐在这里,其实也未必见得到东山先生。”
韩芷晚间才找来,脸色疲惫,见韩松得到照顾,道谢不迭。那侍女名唤阿云,转述道:“老夫人说看这位先生也仿佛见过,只是忘记在何处了。”
韩芷道:“我祖父韩郁州当年与东山先生同朝为官,情谊匪浅,在京中一定是见过的。”
老人听了,连连点头。侍女又转述道:“那可是姻亲呀。”
她见韩芷愣住了,显然并不知道有这一回事。便面向他悄声说道:“老夫人年迈了,说的人和事不见得能对上。”
韩芷
这府中格局不差,但灯火寥寥,十分阴暗。各色人等穿行而过,尽皆神色匆匆,一脸愁容。那侍女却并不为周围的萧瑟气氛所动,神态颇为宁静,一路上温声与韩松说话。两人走过不少阶梯走廊,绕进一楼台上的暖阁中。侍女领她进了门,禀道:“老夫人,你看看这孩子吧,怕是冷风入肺了,竟不能说话。”
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妪躺在一副凭窗的坐榻上。她原本望着窗外,此刻要转过头来,那侍女连忙上前搀扶,帮她缓缓半转过身来,原来这位齐老夫人自己并不能行走。
老夫人十分和蔼,见了韩松,露出一脸笑容,连说几句话,但是语调屈折,声音又含糊,韩松没听出来。
那青衣侍女道:“老夫人如今把官话忘了,说的是江东的家乡话,请你凑近给她看看。”
齐老夫人满面皱褶,但眼神十分清明,从披肩中缓缓伸出左手来,握住韩松的手。她手心十分温暖,身上有一股药材的陈香,韩松心里一暖,脸上也回了一个笑。
齐老夫人摸摸她的头,絮絮叨叨地说了好一串,那侍女听了笑道:“老夫人说看小娘子面熟哩,仿佛哪里见过似的。”
又道:“给你说了方子,这便去配药来。拣现下城里有的,连服三日便可好些啦。”
韩松听了,大为欢喜,顿时对齐老夫人更加亲近。侍女在榻边加一方软垫,让她坐下。又把老夫人搀回面向着窗外的位置。韩松凑在边上看了,只见这阁楼地势颇高,能看见城楼。城门外一片雪地夹在两侧山岭中,墙头则三停五步地驻守着士卒,不时能听到短促的号令声。
此时正是傍晚,岭外半沉着一轮落日,光芒辐照,把山城雪地染得赤红一片。城墙上一扇旗帜在风中倒卷,亦被映得黑红,上面有个“齐”字。
侍女见她有惊叹之色,笑道:“日照彤红,是以此处又唤做彤岭。”
又埋怨道:“这楼上四面透风,老夫人偏整日坐在这里,其实也未必见得到东山先生。”
韩芷晚间才找来,脸色疲惫,见韩松得到照顾,道谢不迭。那侍女名唤阿云,转述道:“老夫人说看这位先生也仿佛见过,只是忘记在何处了。”
韩芷道:“我祖父韩郁州当年与东山先生同朝为官,情谊匪浅,在京中一定是见过的。”
老人听了,连连点头。侍女又转述道:“那可是姻亲呀。”
她见韩芷愣住了,显然并不知道有这一回事。便面向他悄声说道:“老夫人年迈了,说的人和事不见得能对上。”
韩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