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皮影戏
  直到江晓萱拍摄够了,才依依不舍的起身,准备回去。

  回到村口,江晓萱朝周恒伸手:“来,把小猫给我抱吧。”

  周恒一愣,问道:“你还真要把我家小猫带走?那可不行,这是给我们家抓老鼠的。”

  江晓萱:“……”

  这个人怎么介个亚子?

  她说道:“不会带走的,我就抱抱。”

  周恒把小猫递给了她。

  刚走几步,突然听到一阵二胡声,然后出现一个悠长的唱腔:

  “老天何苦困英雄,

  叹豪杰不如蒿蓬!

  不承望奋云程九万里,

  只落得沸尘海数千重。

  俺武松呵!

  好一似浪迹浮踪,

  也曾遭鱼虾弄。

  呀!看酒旗上写‘三碗不过岗’,这是怎么说?待俺沽饮几杯,问个明白。

  酒家!”

  声音苍劲,唱腔极富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感染力。

  江晓萱只听到第一句,就站在了原地,惊为天人,不肯再走一步。

  她问周恒:“我们能进去听听吗?”

  周恒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这是我们小学老师的家,他现在退休了。走,我带你进去。”

  相信很多村都有这么个人:他是小学的老师,任教几十年,某父亲在他那里上小学,其儿子还在他那里读小学,父子俩各有什么特性,那老师都能说出来。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整整全村的两代人,全都是从他手底下教过来的。

  在村里,他算是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刘老师以前是个民办老师,负责教语文和音乐,后来兴民办转公办,但他资质不够,转不了,再后来,取消民办,他没办法,就只好退休了。

  其实退休后他还不算老,于是加入了一个演出乐队,给人家婚礼酒席搞伴奏,再赚点钱。

  但婚礼不是天天都有的,大部分时间都是闲在家里。

  没想到,他还有这个雅兴,在家里自弹自唱啊。

  走进去一看,原来还不止刘老师一个人,另外还有一个秃顶的老头,是村里的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