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眼熟
不想老爹太辛苦,就多帮几天忙了。

  还有花生和玉米,都要下肥。

  要是有水的话,还得抽水浇地。活儿真的不少。

  如果周恒不在家,这个夏季,他们一家子确实有得忙的。

  周恒现在是希望他们一切从简,只要满足一家的日常吃食,其余再种点劳动轻松的作物就行,不让地头荒着就行。

  总追求什么经济价值,种些难种的,其实一年到头相差不了几百块,还把人累个半死,不值当。

  其实,要真按周恒想的,他甚至情愿除了日常口粮蔬菜之外,把其余的田地直接租出去算了。

  父母这把年纪,实在不宜负荷这样的劳动量。

  但是,在他开始赚大钱之前,什么都不可能说动父母的,他们只想多赚一点,尽可能的给儿子多出一份力。

  周恒很想现在就能亮出自己的实力,让他们真正踏实放下心来。

  ……

  从龙溪村到镇上,有一条很长的路,摩托都得开三四十分钟,他这个电动小三轮,得一个多小时开外了。

  而且,路况不行。

  虽说前两年响应国家号召,村村通公路,他们这里也把路修了——但只修了一条超级窄的路。

  才一米多宽。

  基本上只能走一辆小车。而如果老远看到对面有车要来,你这边得赶紧物色一个稍宽的地方先停着,等人挤过去了,你再通行。

  要不这样,大家都一块儿堵在路上吧,谁也走不了。

  这可得相当考验车主的技术,要不然,一个心慌,车就得剐蹭,或者开到地头前的沟渠里去。

  不知道当初修这段路的人,脑袋是怎么想的,难道只预备走摩托车的?

  周恒也知道修路花钱,可这路修成这样,没意义啊!钱不是白花了吗?

  就是这宽度,才通车两年的时间,路已经烂了不少了,很多地方都只剩下垫底的石子。

  电动小三轮开过去,一路坑坑洼洼,颠颠簸簸,再加上时不时有坡度,坐在后面的人,有如腾云驾雾一般,屁股能离座位老高。

  王睿坐在后面,颠得屁股生疼,一直抱怨:“舅舅,你开得太快了,姥爷都没你开得这么颠……颠……颠……颠……”

  这小子故意搞怪,说话不好好说。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