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敬酒
�些番邦国王们也懵了,这帮家伙瞧着都挺憨厚的,怎么说起话啊这么酸呐?难不成大明的官员们都是这德性?

  “哈哈哈,诸公倒是挺会说话的嘛!”朱棣知道这帮家伙是在拍自己的马.屁,不过朱棣心里头还是挺开心的,谁被人夸了,心里头还腻歪呢?

  “行了,行了,你们差不多也得了。”朱棣摆摆手,说着还瞥了旁边的那些番邦国王们一眼。

  在朱棣看来,再继续下去的话,怕是哪些番邦国王们就要笑话他了。

  这些番邦的国王们可不是傻子,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立马眼观鼻鼻观心,摆出了一副我什么都没瞧见的模样。

  百丈开外的百姓们,在初时的欢呼之后,相继平静了下来。

  “哎哎,你瞧那是不是番邦人?”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是没在意过!”

  “这些家伙瞧着跟咱们差别还是很大的,你瞧瞧那头发,那眼睛……”

  沉寂下来之后,百姓们开始注意着这群明显带着番邦气息的国王们了。

  毕竟之前早就已经宣传了有一个多月的'百国盛宴',再加上这些日子陆陆续续前来南京城的番邦人士,百姓们瞧着这帮家伙好奇,也没什么。

  朱棣可不管下头的百姓们在想什么,直接大手一挥,道:“郑和,宣旨吧!”

  这倒是之前就和解缙他们商量好的,当着这帮番邦国王们的面,颁布一些惠民的新政,让这帮家伙好好瞧瞧,我大明是如何对待百姓们的!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自朕登基以来,百姓……”

  前缀念了冗长的一大段,站在最前头的百姓们听得都有些烦了,郑和这才开始诵念政令,还别说,政令还是对百姓们有着很多好处的。

  比方说:政令之中,有一条是还税于民,其意就是说,只要是新生的百姓,有能力耕地之时,在耕地五年之间,不用向朝廷缴纳粮税。

  五年之后,若是不选择耕地了,可以将耕地还于朝廷,但是毕竟耕种了五年的时间,还是需要向朝廷缴纳一部分租赁银钱的。

  当然,这一步银钱很少,一般的百姓之家全都支付得起。

  再有让这些番邦国王们惊诧的是,大明竟然抬高了商贾的社会地位,而且还鼓励百姓们大力发展工商业。

  这些番邦知道中原自古以来就有'士农工商'一说,而这四个字的排序,也说明了在大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