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奉天之谈

  按照以往私塾式的教学,往往一位私塾的夫子将其一生所学教与孩童们,也就是说孩童们日后的文化程度,取决于教导他们的夫子。

  如果私塾的夫子,只不过是读过几年书的庸碌之人,那么他所教出来的学子,除非后续有更加有才学的夫子教导,否则的话,一辈子最高的成就,也就是和他们的夫子相当,靠自学想要高中科举,完全就是痴人说梦。

  “万岁。”大殿中稍稍安静了一小会,解缙倒是率先开口了,“在学宫初建之时,微臣曾经请孔宣孔侍郎,传信给曾经追随他学习、请教的弟子们,让他们前来南京城,组织筹建学宫之事。”

  说到这里的时候,解缙顿了顿,继续说道:“经过这些日子以来的讨论,也总算是有了初步的计划。”

  “哦?可整理成册了?”朱松这个时候插了一嘴。

  “只是一一记录了下来,尚未来得及整理成册。”解缙扭头看了朱松一眼,回道:“下官本来想过些日子让孔侍郎上奏个折子,既然今日万岁爷问起,下官这便为万岁爷以及诸位大人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虽说当代衍圣公孔彦缙是学部尚书,但是他不只是占了尚书的官位,因为他特殊的身份地位,朱棣特许他可以不参加大朝会,甚至可以不用上奏折子。

  所以,这尚书应该干的活计、甚至是学部一些低阶官员的任免,全都抛给了左右侍郎,孔宣这老夫子自然也被推了出来。

  “哦,你且先简单地说说也无妨。”朱棣摆摆手,道:“毕竟还不成册,咱们在大殿上议一议,三个臭皮匠胜于诸葛亮嘛,哈哈……”

  说到后面的时候,朱棣自己倒是先笑了起来,眼下他也就是想听听罢了,毕竟此刻大殿中的众人又不是专门搞教育的,谁又能拿出什么好法子来呢?

  “既然万岁爷想听,那微臣就说说。”解缙笑了笑,道:“咱们学部之下的教学机构,从上至下一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稷下学宫、稷下学殿、稷下学院以及稷下学堂。按照那些士子们集思广益而来的意见,每一级的教学机构,从下至上,由简入繁,由易入难,由浅显到高深。”

  “不愧是孔卿的弟子。”朱棣一听就来了兴趣,“解卿,有没有具体点的?”

  “比方说县郡级的稷下学堂吧。”解缙抿了抿嘴,道:“士子们初步的意见,是将稷下学堂的学制定为四年,毕竟孩童们最重要的便是小时候的教学,这是一个孩子的塑造期,这四年的时间,足够孩子们打下足够的基础了。”

  “却是,孩童时期,是学习能力是好的时候。”朱松在一边点点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