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各取所需
��能见识到什么?”李诚这话是刻意埋下的伏笔,按照这个条件来看,附和李诚标准中太子身份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李治。为何是李治啊?因为李治没少往李庄跑啊。

  李世民一听这番话,觉得有道理。为啥这么想呢?他李世民就是很有见识的人,从小读书,长大了从太原到长安,后来征战天下。读过书吃过苦,见过人间最悲惨的一幕。

  有道理归有道理,但是执行起来是有难度的。

  所以李世民沉吟一番才道:“东宫安危,朕不能不考虑吧?”

  李诚呵呵一笑,没有再说什么。总不能拿康熙来举例子吧?康熙不也是过早的立太子,导致了很多风波,最后才决定改变储君的选拔方式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天下的继承人,在选择的问题上选择余地太小,导致了很难出一个好结果。

  这是绝症,跟明白不明白道理没关系,你当李世民不明白么?他清楚的很那。别说皇帝了,你看看现代社会就知道了,老子打下的江山,儿子能守住就算不错了。

  太子的事情对李世民来说打击沉重,李诚很清楚被留下来的目的,其实就是李世民需要一个说话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树洞,倾诉的目标。别的老臣子都不合适,李世民不希望被看见他挫败的一面,李诚就没这个顾忌了,当做子侄对待。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李诚的定位,为下一任皇帝服务。原因很简单,年龄能力都合适。

  远远的看见李承乾走来时,李世民眼睛盯着他看。李诚见状便拱手:“臣告退!”

  “不必了,就在这看着。”李世民开口留下李诚,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李诚就是下一任领头宰相的意思很明显,不怕他听不明白。李诚露出一脸为难之色,叹息一声退后两步。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背着手目光如刀,逼视走到近前的李承乾。负责押送的几个内侍,站在院子外候着。李承乾一瘸一拐的,表情惨淡,看见李世民一拱手:“见过陛下。”

  这个称呼充分说明了李承乾看到了自己的结局!正常应该是叫“父皇”。

  李世民面露痛苦之色道:“承乾,朕不失为慈父,汝何至于此?”

  李承乾一脸的悲愤,看看站在李世民身后的李诚,低头缓缓道:“儿臣谨守本心,然李泰屡次挑衅,阴谋害我。儿臣问计于幕朋,受不臣之辈蛊惑,铤而走险。今儿臣被废,陛下如立李泰为储君,中计也。”

  李世民听到这话没有立刻表态,先是回头看一眼李诚,结果看到一个面无表情的家伙。回头看看李承乾,长叹道:“朕也有过,今后你要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