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明明白白的借刀杀人
,未尝没有别的含义在其中。而且李诚的建议,未尝没有借刀杀人的意思。只不过李诚的建议,太过诱人了,李世民动心很正常。

  这么说吧,一旦解决了解州的池盐问题,整个大唐北方的盐利,都讲纳入朝廷的财政渠道。不过这事情还真的不好办。

  面对李世民的暗示,李诚的反应很无辜,耸肩苦笑:“陛下,这不是臣的私事。盐和铁,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通过朝廷的强制手段来稳定价格,确保百姓能吃上低价盐。”

  李世民没想到李诚会这么干脆的回答,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个道理。盐这东西,只要落入了私人的手里,价格就一定会涨。天下那么多人,一斤盐涨一文钱,就是个不得了的数字。

  让百姓吃饱穿暖,再吃的稍微好一点,大唐江山就是铁打的。

  “自成,你这是在勾引朕发疯啊。”李世民居然开了一句玩笑,学着李诚的语气说话。

  “陛下,臣也就是随便说说。臣告退!”李诚退了下去,心里很遗憾。李世民还在犹豫,不过李诚坚信,这颗种子埋下去,迟早会长出参天大树的。

  正在办公的大佬们,被李世民叫了过去,开一个小会的意思很明显。

  “朕拟对食盐加强管制,各位爱卿以为如何?”很沉稳的语调,但是并没有得到大佬们的响应,想法大佬们的脸色都非常难看。盐这个东西,在唐朝基本上不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面,一张很大的网。

  “陛下,此事须谨慎。”长孙无忌很干脆的告诫李世民,不要乱来。这个事情太复杂了。

  “李诚竖子,不足与谋!”房玄龄更直接,点名道姓了。所以说,大佬们没一个简单的。

  这事情要进行推断,一点都不复杂。李诚在大殿里睡觉,落在了最后。李世民把大佬叫来,说盐的事情。结合李诚被刺与这两年的盐价,结论出来了。

  魏征也开口了:“陛下,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增加海盐的产量。”

  马周立刻反驳:“增产没用,盐还是要经商人的手卖出去。盐山海盐,出货价不过五十文一担,长安盐价呢?三百文一斗。”这就是实干家,用数字说话。

  “建立官方渠道,逼着他们降价。”长孙无忌也投入进来了,这事情给大唐带来的好处,太大了。根本就无法想想的好处,盐价和粮食价格能降下来,能保大唐江山二百年不动摇。

  “官营的话,与民争利的帽子就戴上了。不妥!”房玄龄考虑的更深,马周显得有点激动道:“房相,此言谬也,为了百姓能吃上便宜的盐,与民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