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第十四章
��有空时他还亲自帮助补课辅导。这期间,毛处长又与洪家子女结成忘年之交。

  等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毛处长官复原职,还回到省委农工部任处长。同时,为了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农业生产,他还主动要求再在阳城郊区蹲点一段时间,并挂职郊区区委副书记。这时,洪书记刚好从阳城农校中专毕业。毛处长对洪家子弟熟悉,又感恩于对洪家患难之中给予的关照,就把洪书记带在手边精心调教,不久之后让他担任村支书、公社农技站长,及至后来当上乡党委副书记,一步步正式走上政坛。

  说过这段大概经历,回过头来再说毛处长其人。这位从小参加革命的老人,由于有进入农学院系统学习的经历,后来又长期深入农村基层,成为全省有名的农业专家,特别是在治理高沙土、经营水利、沿江农作物布局等方面独有造诣。在上世纪,我国还是传统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十多亿人吃饭乃是第一要务。即使像经济比较发达的本省,乡镇工业虽然已经是如火如荼,可农业在整个经济中依然首当其冲。因此,像毛处长这样的农业专家,按说早应该提拔到某个地市或厅局担任更高层级领导,不想,正是缘于其在专业领域的独特声望,却被省里宝贝般一直珍藏在农工部,直到离休也才享受到地厅级待遇。不过,也因为此,他在省领导面前颇有发言权,其威望绝不亚于某些位高权重的厅局长。尤其下到各个地市,更是深受基层党政负责人的尊敬。洪书记之后一路从乡、县到市,进步速度颇快,就与他的力荐有很大关系。

  冯开岭这一介绍,黄一平恍然大悟,难怪这么多年冯市长一直对这个毛处长敬重有加,原来内有玄机。

  既然毛处长与洪书记关系特殊,那么他与张大龙私交如何黄一平问。

  毛处长与张大龙没有什么交情,据说印象也不是太好,主要是张在省城阳城籍老人那里总体口碑不佳。冯市长说。

  哦,那就好。黄一平不禁松了一口气。

  到毛处长跟前,知道话怎么说吗冯市长问。

  知道了。黄一平嘴上这么答,心里却也不是十分把握,就当场将说词演示一遍,特别对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做了预案。冯市长听了,表示满意。

  这次给毛处长带点什么东西呢黄一平问。

  这个我已经准备好了,你直接找邝明达拿。至于印厅长那儿,你熟悉他的情况,一切由你具体操办,所需费用也找邝明达报销。冯市长说。

  黄一平点点头,表示领会。

  记住,凡事点到为止,过犹不及。老同志们身经百战,见识过的大场面多,千别把戏演过了。还有,在省里不要张扬,遇到熟人尽量躲开。冯市长再三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