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第四章
�边公然打着他旗号的事,也含蓄地说过一两次,可冯市长每次都只是点点头,说:哦,知道了。或者摇头叹息一声:唉,这个小光。却从来没有交待黄一平,要制止郑小光的行为,或者对郑小光的接待、帮助要降低规格。

  大概是一年前,有一件事让黄一平更加感觉奇怪。那天夜里,郑小光突然又来阳城,黄一平安排他在阳城大酒店住下,早晨上班的路上顺便报告了冯市长。没想到,冯市长当即脸一沉,以少有的火气吼道:原来他在阳城走,上酒店到了酒店,冯开岭差不多一脚踢开房门,把郑小光堵在被窝里,一顿痛骂。当时,虽然好些话都说得掐头去尾,但黄一平还是听明白了,原来郑小光正在闹离婚,一直瞒着家里年迈体弱的父母,半夜来阳城是因为和老婆吵了架,赌气出走。听冯市长口气,一定是连夜就知道了郑小光从家里出走的情况,那么这个通报情况的人,是郑小光的什么人呢

  17.朋友圈子:朋友利益感情

  不像有的官员喜欢滥交朋友,甚至结交了一些三教九流之徒,冯开岭交友相当小心谨慎,因此朋友圈显得比较窄,。

  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抵可以分成几类: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在人生某个时段或点面上有过交叉的同学、同事、同行者,有利益关系的生意伙伴、竞争对手、同盟者,只有纯粹感情、毫无利益关系的朋友。亲人由上天安排,甚至前世注定,你无权选择;同学同事之间,彼此都是擦肩而过的过客,去留随意;利益关系人相当于做买卖,要么尔虞我诈,要么互惠双赢,交易结束即可拜拜......朋友却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也不是随便可以定义的。很多人喜欢把朋友一词挂在嘴上,遇到一个人说上两句话,感觉投机投缘了,马上便搂肩搭背,相互称之为朋友。其实呢,过去不到几分钟,又因为某件事说不到一起,或者缘于某种利益上的不一致,马上就翻脸了,相互恶言相加再不相往来。因此,真正的朋友,不受利益的支配、尘俗的袭扰,经得住风狂雨骤、抗得了惊涛骇浪;真正的友情,如水又如酒,似雨里一把伞、雪中一盆炭,无需过多表达,不必刻意标识。一言以敝之,朋友是心知、神交,是阴阳相补、刚柔相济,更是红花绿叶、珠联璧合......正因为此,才有鲁迅先生的感叹人生得一知己中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这段文字,摘自冯开岭十几年前发表在阳城日报副刊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朋友,在他所写的随笔一类文体中,算是比较得意的一篇。黄一平跟他之后,马上就把这篇文章找来剪下,压在办公室台板下边,意在有空时反复学习、揣摩。他希望通过这类文章,熟悉冯市长的为人,也熟悉其朋友圈子。

  跟了几年下来,黄一平渐渐发现,能够成为冯市长朋友者,确乎很难也很少。平常,冯开岭以为人谦虚、随和而著称,可往往就是这种外观谦逊的领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