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9章:视察澳州
朋友,朱慈烺给易卜拉欣的建议是与其将注意力放在奥地利,不如换个思路,经营好中东与北非。这两块地皮是最值钱的,没有外敌也有内鬼。尤其是当地土着,谁能保证不出现类似于投石团的一群家伙呢?朱慈烺认为,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当下最大的任务就是消化中东与北非。在两座巨型油田群中间就是运河,控制好了这三个聚宝盆,奥斯曼帝国就不会出事。只要能够持续从中获益,帝国在财务方面没有出现巨大赤字,那就能高枕无忧了。一旦因为欧陆战争而负债累累,该帝国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垮塌……奥斯曼高层能继续惦记奥地利,说明出现了战略误判,之前就搞不清自身定位。既然你不认为自己处于罗马帝国的地理位置,就不应该过度干涉欧洲事务。守住匈牙利、巴尔干、瓦拉几亚就足够了,其他都不需要考虑了。真要是用十亿银币买下奥地利十年的所有权,易卜拉欣也肯定接受不了。可实际情况不就是这样么?为了争夺奥地利,双方的总投入绝对不会低于这个数。话已至此,朱慈烺该说都说完了。究竟何去何从,那就是易卜拉欣等人的事情了。朱慈烺在奥斯曼待了十天时间,在与易卜拉欣签署了一堆关于商品与武器合同之后,便带着舰队南下运河,进入红海。在视察过锡兰海军基地后,舰队向东南方向挺进,直至抵达位于西澳的矿区。朱祥堂等皇子并不知道其父皇来矿区视察的时间,都以为在半个月之后。由于皮巴拉巨型铁矿的存在,西澳不但是澳州最大的矿区,也是重工业基地。在矿区当工人并不丢人,而且薪水很高,并不比在澳州当地主赚得少,还不需要风吹日晒,医疗方面也有保证。更何况厂区就有包括商店、学校、电影院、幼儿园在内的各种配套设施,比乡下的生活条件要好太多了。由于朱祥堂宅心仁厚,厂区也不得不贯彻皇长子的命令,合同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双休,厂方提供免费午餐。朱祥堂的用意也很明确,必须用优厚待遇来吸引本土技术工人前来澳州就业。一旦名不符实的话,不光败坏自己的名声,父皇脸上也无光了……由此倒是带来了不小的用工成本,但也无伤大雅。朱祥堂作为皇长子,发展理念完全秉承了其父皇。技术工人的工资本来就不低,没有他们前来澳州工作,当地谈何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由于紧邻矿区,造船厂就建在钢铁厂附近,这样便可大幅度降低造船成本了。朱祥堂的思路就是,用低成本造船,进而利用出口贸易,从中赚取差价。对于澳州本土购买船只的百姓,可以享受优惠价格。譬如远洋渔船,其价格就比本土低很多。等渔船多起来,便能刺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配合南澳地区的牧场与农场,使得澳州地区的物价,特别是副食品价格一直低于本土。在近些年,北澳的百姓又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发展了制糖业。等于除了丝绸等特殊商品之外,澳州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在生活用品方面的自给自足。唯一的缺点就是澳州面积实在太大,内陆又严重干旱,光有一条铁路是远远不够用的。朱祥堂又下令修建了横跨南澳与纵贯西澳的两条大型支线铁路,配合十余条运河铁路,组成了澳州铁路网络�